渭濁涇清
成語拼音
- wèi zhuó jīng qīng
渭濁涇清成語解釋
- 涇水清,渭水濁。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別。
典故出處
- 沈礪《詠史》;渭濁涇清本異流,當塗符讖趁時收。”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有時看似混亂無序,實則渭濁涇清,正義和善良始終存在。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華夏大地上,有兩條著名的河流,渭水和涇水。它們流淌在廣袤的土地上,見證着歲月的變遷和人間的滄桑。
那時候,渭水流域和涇水流域的百姓們,都依靠着這兩條河流灌溉農田,繁衍生息。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
渭水流域的人們,由於過度開墾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導致渭水變得渾濁不堪。水土流失嚴重,河道淤積,水質惡劣。而涇水流域的人們,卻注重保護環境,合理規劃農田灌溉,使得涇水依然清澈見底,波光粼粼。
這種鮮明的對比,引起了一位賢明官員的關注。他名叫李公,是當地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父母官。李公看到渭水的渾濁和涇水的清澈,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兩條河流的變化,更是人們對待自然和生活態度的體現。
爲了改變渭水流域的狀況,李公不辭辛勞,親自走訪各個村落,瞭解百姓的困難和需求。他召集當地的鄉紳和有識之士,共同商討治理渭水的方案。
在李公的倡導下,渭水流域的人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逐漸意識到,過度的索取和破壞,最終會給自己帶來災難。於是,人們紛紛行動起來,開始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改進灌溉方式,節約水資源;整治河道,清理淤積。
經過多年的努力,渭水的水質逐漸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樣渾濁。雖然還比不上涇水那般清澈,但也有了明顯的好轉。
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渭濁涇清”這一成語的由來。它告誡後人,要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而肆意破壞。正如古人所言:“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只有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長久的發展和繁榮。
在歷史的長河中,“渭濁涇清”的故事也不斷地提醒着當政者,治理國家和社會要秉持公正、合理的原則,要引導百姓走上正道,避免出現混亂和污濁的局面。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繁榮昌盛,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渭濁涇清-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