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過飾非

成語拼音

wén guò shì fēi

文過飾非成語解釋

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典故出處

《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社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成語典故

其實錯了就老實自己承認,倒是精神安泰的事情;文過飾非是最苦痛的勾當。★鄒韜奮《論文、雜感、隨筆·硬吞香蕉皮》

成語造句

他在面對錯誤時,從不勇於承認,總是想方設法文過飾非,這種態度實在不可取。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大臣。 趙括出身名門,自幼飽讀詩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常常令衆人折服。當時,國家邊境屢屢受到外敵侵擾,朝廷急需一位將領率軍出征。衆人皆舉薦趙括,認爲他才華出衆,定能擊退敵軍。 然而,趙括雖熟知兵法,卻毫無實戰經驗。他率領大軍出征後,完全按照兵書上的理論排兵佈陣,絲毫不考慮戰場的實際情況。當部下提出不同的建議時,他總是自以爲是,認爲自己的決策纔是正確的。 最終,趙括的軍隊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在這危急關頭,他不僅沒有冷靜地思考應對之策,反而一味地指責部下執行不力,將失敗的責任推卸給他人。他不斷地爲自己的錯誤決策辯解,試圖掩蓋自己的無能和失誤。 戰爭的結局是慘痛的,趙括所率領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當消息傳回朝廷,滿朝震驚。面對如此重大的失敗,趙括不僅沒有深刻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文過飾非,試圖將責任全部推給敵軍的強大和戰場的複雜。 他向朝廷上書,洋洋灑灑地陳述了諸多看似合理的理由,將自己的錯誤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他的種種辯解在慘痛的結局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趙括因其文過飾非的行爲成爲了千古笑柄。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面對錯誤和失敗,應當勇敢地承擔責任,反思自身,而不是通過文過飾非來逃避現實。只有正視錯誤,才能不斷進步,避免重蹈覆轍。

文過飾非-成語圖片

文過飾非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