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恬武嬉

成語拼音

wén tián wǔ xī

文恬武嬉成語解釋

恬安閒;嬉玩樂。文官安閒自得,武官遊蕩玩樂。指官吏只知貪圖安逸享受,喫喝玩樂,不關心國事。

典故出處

唐·韓愈《平淮西碑》相臣將臣,文恬武嬉,習熟見聞,以爲當然。”

成語典故

今者文恬武嬉,宜若可爲安靜之計。★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二

成語造句

在那段動盪的時期,朝廷上下竟呈現出一種荒唐的景象,官員們整日貪圖享樂,絲毫不關心國家大事,真可謂文恬武嬉,導致民不聊生,國力衰退。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王朝,起初它也曾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局勢卻漸漸發生了變化。 當時的君主逐漸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不再關心國家大事。朝堂之上,文官們貪圖安逸,每日只知吟詩作對,飲酒作樂,對民生疾苦毫不關心。他們拿着朝廷的俸祿,卻不爲百姓謀福祉,只想着如何在官場中勾心鬥角,謀取更高的職位和更多的財富。 武將們也失去了往日的勇猛和鬥志。邊疆戰事喫緊,可他們卻在營帳中歌舞昇平,對軍事訓練和戰略部署敷衍了事。面對外敵的入侵,他們毫無應對之策,甚至爲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向敵人妥協求和。 朝廷的腐敗和官員們的不作爲,導致國家的法令如同虛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賦稅沉重,民不聊生。而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員們卻依舊過着奢華的生活,對百姓的苦難視而不見。 在這個王朝中,有一位忠臣名叫李義。他看到國家如此衰敗,心急如焚,多次上書進諫,痛斥文恬武嬉的現象,呼籲君主和官員們能夠振作起來,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他的忠言卻被那些自私自利的官員們視爲眼中釘,肉中刺。他們聯合起來誣陷李義,使其被貶官流放。 失去了像李義這樣的忠臣,國家的局勢愈發不可收拾。外敵看準時機,大舉入侵,國內的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暴政。曾經繁榮的王朝在文恬武嬉的風氣中搖搖欲墜,最終走向了滅亡。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一個國家若要長治久安,文官不可貪圖安逸,武將不可懈怠鬆弛。只有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才能抵禦外患,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否則,文恬武嬉的局面一旦形成,國家必將陷入危機,甚至走向覆滅。

文恬武嬉-成語圖片

文恬武嬉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