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大筆
成語拼音
- rú chuán dà bǐ
如椽大筆成語解釋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典故出處
- 宋·邵雍《大字吟》:“詩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筆抄。”
成語典故
- 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爲晉孝武帝寫祭文。
成語造句
- 他以如椽大筆寫下了這部震撼人心的鉅著,展現出了非凡的文學才華。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王珣的年輕人。他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文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天賦。
王珣出身世家大族,家族中人才輩出。然而,他並沒有因爲家族的榮耀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努力地鑽研學問。他廣泛閱讀各種經典著作,不斷積累知識和寫作技巧。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珣的才華逐漸顯現出來。他的文章立意深遠,文筆流暢,常常能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打動人心。
有一次,皇帝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文學聚會,邀請了衆多文人墨客前來參加。王珣也在受邀之列。在聚會上,衆人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華,吟詩賦詞,好不熱鬧。
輪到王珣時,他毫不怯場,提筆揮毫,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躍然紙上。他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在場的人無不爲之驚歎,皇帝更是對他的才華讚不絕口。
後來,王珣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文章也被廣泛傳頌。人們形容他的筆如同巨大的椽子一般,能夠寫出宏偉壯麗的篇章。從此,“如椽大筆”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具有傑出的寫作才能。
王珣的成功並非偶然,他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文學的道路上不斷攀登高峯。他的故事也激勵着後人,要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用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創造出輝煌的成就。正如古人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過不斷的磨練和積累,才能擁有如椽大筆般的才華,書寫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如椽大筆-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