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之筆
成語拼音
- rú chuán zhī bǐ
如椽之筆成語解釋
-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筆。比喻記錄大事的手筆,也比喻筆力雄健的文詞
典故出處
- 唐·房玄齡《晉書·王徇傳》:“徇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
成語典故
- 東晉文人王珣從小才思敏捷,膽識過人,20歲時擔任大司馬桓溫的主簿。他經常是口若懸河,下筆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送給他一支像椽子那樣大的筆,預感有大手筆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爲晉孝武帝寫祭文。
成語造句
- 他以如椽之筆寫下了這部震撼人心的鉅著,讓讀者們深深沉浸其中。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王珣。王珣出身於世家大族,自幼聰慧好學,極富才華。
當時的東晉王朝,文風鼎盛,許多文人雅士都渴望能在文學的領域中嶄露頭角。王珣也不例外,他日夜苦讀,勤奮創作,期望有朝一日能夠憑藉自己的才學成就一番事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珣得到了爲皇帝撰寫詔書的任務。他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於是傾盡心力,用他那靈動的筆觸和深刻的思想,將詔書撰寫得極爲出色。皇帝看後,對王珣的才華讚不絕口,從此對他格外器重。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珣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他的文章和詩詞在當時的文壇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人們紛紛稱讚他的文筆猶如神助,能夠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有一日,王珣的一位好友前來拜訪他。兩人在書房中暢談文學,好友看着王珣案几上擺放的筆墨紙硯,不禁感嘆道:“王兄啊,你的這支筆可真是神奇,彷彿有着無窮的力量,能夠創造出如此美妙的作品。”王珣微笑着回答道:“哈哈,此筆雖普通,但在我手中,卻能發揮出它最大的價值。”
後來,王珣的才華更是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人們爲了形容他那如神來之筆般的文筆,便創造了一個成語——如椽之筆。這個成語後來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筆非常出色,就像巨大的椽子一樣有力而顯著。
正如《晉書·王珣傳》中所記載:“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珣所草。”王珣以他的如椽之筆,在東晉的文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們傳頌和欣賞。而“如椽之筆”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中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激勵着無數後來的文人墨客,努力追求卓越,用自己的才華書寫出壯麗的篇章。在歷史的長河中,如椽之筆的故事不斷被提及和傳承,它見證了人類對於文學藝術的不懈追求和對卓越才華的敬仰。
如椽之筆-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