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面鵠形

成語拼音

wū miàn hú xíng

烏面鵠形成語解釋

臉黑如烏,身瘦如鵠。形容人困餓潦倒之狀。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長期忍飢挨餓,如今竟變得烏面鵠形,讓人看了十分心疼。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動盪時期,天下大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個名叫陳良的地方,這裏本是一片富饒之地,人們安居樂業。然而,戰爭的烽火無情地蔓延至此,朝廷的苛捐雜稅日益繁重,加上天災不斷,百姓們紛紛陷入了極度的貧困之中。 在陳良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位名叫李三的農民。曾經,他身強體壯,精神飽滿,靠着勤勞的雙手,在自己的田地裏辛勤耕耘,一家人過着雖不富裕但也安穩的生活。可如今,由於長期的飢餓和過度的勞累,李三變得面容憔悴,身形消瘦。 爲了生存,李三不得不每天早早起牀,去尋找一切可以果腹的食物。他四處奔波,可收穫甚微。家中的妻兒老小也都餓得面黃肌瘦,孩子們經常因爲飢餓而哭鬧,妻子則是滿臉憂愁。 有一天,李三聽說城裏在施粥,他滿懷希望地前往。經過漫長的路途,他終於到達了城門口。然而,等待領取粥食的隊伍排得猶如長龍,一眼望不到盡頭。李三在烈日下苦苦等待,從清晨一直到日落,才領到了那一小碗稀粥。 當他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將這來之不易的粥分給家人時,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三已經骨瘦如柴,整個人看上去烏面鵠形。他的雙眼深陷,臉色烏黑,身體就像那飢餓的鵠鳥一般,只剩下一副皮包骨頭的架子。 村裏像李三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苦難中掙扎,卻又無力改變現狀。 此時,一位心懷正義的官員路過此地,看到百姓們的慘狀,痛心不已。他決心上書朝廷,爲民請命,祈求減免賦稅,發放救濟糧,以拯救這些烏面鵠形的百姓於水火之中。 最終,在這位官員的努力下,朝廷採取了一些措施,百姓的生活才漸漸有了些許改善。然而,那些曾經烏面鵠形的身影,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成爲了那個動盪時代的悲慘見證。

烏面鵠形-成語圖片

烏面鵠形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