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飢似渴
成語拼音
- rú jī sì kě
如飢似渴成語解釋
-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象餓了急着要喫飯,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樣。
典故出處
- 三國魏·曹植《責躬》計:“遲奉聖顏,如渴如飢。”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曹操原打算立曹植爲太子,引起長子曹丕的妒恨。曹丕即位,多次迫害曹植,三次更換他的封地。223年,曹丕要曹植、曹彰、曹彪三人到京都朝會,曹植因故不能去,就上一道奏章向曹丕請罪說:“遲奉聖顏,如飢似渴。”。
成語造句
- 他對知識的追求十分執着,就像沙漠中行走的人渴望水源一樣,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張華。張華生活在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時代,但他的家境並不富裕,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然而,張華對知識有着極其強烈的渴望。他常常在白天辛勤勞作之後,利用夜晚的時間,藉着微弱的燈光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無論是經史子集,還是天文地理,他都不放過,就像乾涸的土地拼命汲取着每一滴雨水。
有一次,張華聽說城裏有一位博學的老先生,擁有許多珍貴的藏書。張華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前往老先生家的路途。一路上,他歷經艱辛,風餐露宿,但心中對知識的渴望讓他忘卻了疲憊。
當他終於到達老先生家時,老先生被他的真誠和求知慾所打動,允許他進入書房閱讀。張華在那滿是書籍的房間裏,彷彿置身於知識的海洋,他如飢似渴地翻閱着一本又一本的書籍,將其中的知識深深地印在腦海裏。
爲了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張華還四處拜訪名師。他不顧路途遙遠,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只爲了能從名師那裏獲得一些指點。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憑藉着那如飢似渴的學習態度,不斷地提升自己。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積累,張華終於成爲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的才華被人們所認可,他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爲社會做出了許多貢獻。他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許多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張華的經歷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像他那樣如飢似渴的求知精神,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和環境,都能夠不斷地充實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如古人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保持這種對知識如飢似渴的追求,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進步。
如飢似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