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魚得水

成語拼音

rú yú dé shuǐ

如魚得水成語解釋

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藉。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典故出處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成語典故

如魚得水出處《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釋義就如魚兒得到了水一樣,比喻得到了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人或很適合自己的環境。故事諸葛亮,字孔明,襄陽人。劉備,字玄德,涿縣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豪傑紛起,羣雄爭霸,劉備爲實現自己統一天下的宏願,多方蒐羅人才,特意拜訪隱居在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着,第三次去,才見了面。劉備說明來意,暢談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與西南少數民族和好,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預言天下今後必將成爲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孔明爲軍師。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覆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成語造句

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在很多事情上都進展順利,可謂是如魚得水。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英雄輩出。劉備,這位胸懷大志的人物,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四處奔波,招攬賢才。 起初,劉備的勢力並不強大,他在艱難的處境中不斷尋覓着能助他成就大業的人。在這個過程中,他聽說了一位名叫諸葛亮的奇才,此人智謀超羣,有着經天緯地之才。劉備對諸葛亮心生敬仰,渴望能將他納入麾下。 於是,劉備帶着他的兩位兄弟關羽和張飛,不辭辛勞地三次前往諸葛亮居住的茅廬,懇請他出山相助。前兩次,諸葛亮都外出不在,劉備並未氣餒,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打動這位賢才。終於,在第三次拜訪時,諸葛亮被劉備的誠意所打動,決定出山輔佐他。 自此以後,劉備猶如獲得了最寶貴的財富,他與諸葛亮緊密合作,如魚得水。諸葛亮憑藉着他卓越的智慧和謀略,爲劉備出謀劃策,規劃戰略佈局。在他的幫助下,劉備的勢力逐漸壯大,接連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勝利。 他們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而後,又不斷拓展地盤,建立了自己的根基。劉備對諸葛亮更是敬重有加,事事都與他商議,將他視爲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和智囊。 諸葛亮也全心全意地爲劉備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們之間的默契和合作,成爲了那個時代的佳話。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從一個勢力弱小的諸侯逐漸崛起,成爲了能與曹操、孫權相抗衡的一方霸主。 正如魚離不開水一般,劉備與諸葛亮相互依存,共同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他們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一個傑出的領導者與一位卓越的謀士相結合,能夠爆發出巨大的力量,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這段如魚得水的合作,成爲了歷史長河中閃耀的篇章,被人們傳頌至今。

如魚得水-成語圖片

如魚得水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