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適無莫
成語拼音
- wú shì wú mò
無適無莫成語解釋
- 適厚;莫薄。待人處事不分厚薄,沒有偏向。
典故出處
- 《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此。”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對待朋友的態度向來真誠,既不會刻意迎合,也不會冷漠疏遠,頗有無適無莫的風範。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一位思想家孔子,他的學說和教誨影響深遠。
孔子有衆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名叫子貢。子貢聰明機智,善於言辭,對孔子的思想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有一天,子貢向孔子請教一個問題:“老師,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有沒有一定的準則呢?”孔子沉思片刻後回答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規定要怎樣幹,也沒有規定不要怎樣幹,而是怎樣合理恰當就怎樣去做。”
孔子的這番回答,其實蘊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和處世哲學。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各種情況複雜多變,如果一味地遵循固定的模式和規則,很可能會陷入困境。
比如在政治方面,不同的諸侯國有着不同的政治局勢和治理需求。一個有智慧的君子,不會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方法,而是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和道德準則,爲民衆謀福祉。
在人際關係中,也同樣如此。人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矛盾和衝突時有發生。君子不會固執地堅持某種絕對的立場,而是會以公正、包容和理解的態度去處理,以達到和諧共處的目的。
孔子所倡導的這種“無適無莫”的觀念,並非是讓人沒有原則和底線,而是在堅持基本的道德和倫理準則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情境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後來,子貢將孔子的這一教誨銘記在心,並在自己的人生中加以實踐。他在處理商業事務和外交活動時,都能夠靈活應對,既不盲目迎合,也不頑固拒絕,從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隨着時間的推移,“無適無莫”這個理念逐漸傳播開來,成爲了後人思考和行動的重要參考。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世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靈活的思維,以恰當合理的方式去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
無適無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