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適無莫
成語拼音
- wú dí wú mò
無適無莫成語解釋
- 適厚;莫薄。對人沒有什麼親疏厚薄。
典故出處
- 《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後漢書·劉梁傳》是以君子之於事也,無適無莫,必考之以義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機會時,他秉持公正客觀的態度,從不因個人喜好而有所偏向,真正做到了無適無莫。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各國的君主和臣子們都在爲了權力、土地和利益而爭鬥不休。
有一個名叫子張的年輕人,他心懷大志,渴望在這亂世之中尋得真理,成就一番事業。子張師從孔子,勤奮好學,對孔子的學說充滿了敬仰和追求。
有一天,子張向孔子請教爲人處世的原則。孔子思索片刻後,緩緩說道:“君子對於天下的人和事,沒有規定要怎樣做,也沒有規定不要怎樣做,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子張聽後,心中若有所思,但仍感到有些迷茫。
後來,子張在遊歷各國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一次,他來到了一個小國,該國的君主正爲了與鄰國的爭端而煩惱。子張向君主進言,建議他採取溫和的方式解決爭端,避免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君主聽從了子張的建議,最終成功地化解了危機,兩國恢復了和平。
然而,在另一個國家,子張遇到了一位貪婪殘暴的君主。這位君主妄圖通過侵略他國來擴張領土,子張深知這樣的行爲必將帶來災難。於是,他堅決地反對君主的計劃,並勸說君主應以仁德治國,關心百姓的疾苦。但君主不聽勸告,執意發動戰爭。結果,戰爭使得國家陷入了混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經過這些經歷,子張逐漸明白了孔子所說的“無適無莫”的真正含義。這並非是毫無原則的隨意行事,而是在堅守道德和正義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應對,不固執地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模式或方法。
在紛繁複雜的世間,沒有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的情況。就如同治水,有時需要疏導,有時需要堵塞,關鍵在於對形勢的準確判斷和把握。
子張牢記孔子的教誨,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他不斷地實踐和領悟“無適無莫”的智慧,最終成爲了一位備受尊敬的賢者,爲人們所傳頌。他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抉擇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靈活的思維,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無適無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