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錯手足
成語拼音
- wú suǒ cuò shǒu zú
無所錯手足成語解釋
- 不知如何安放手足。形容沒有辦法,不知如何是好。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突然出現的複雜狀況,他一時之間竟無所錯手足,不知該如何應對。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國,其君主雖然心懷壯志,想要讓國家富強昌盛,抵禦外敵的侵擾,但卻因缺乏正確的策略和得力的臣子,常常陷入困境。
這位君主有一位十分信任的大臣叫李忠。李忠爲人正直,一心爲國家着想。然而,其他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卻嫉妒李忠,時常在君主面前進讒言,誣陷李忠有不軌之心。
君主開始時並未輕信,但隨着讒言越來越多,他對李忠也漸漸產生了懷疑。終於,在一次重要的決策中,君主沒有采納李忠的建議,反而聽信了那些奸臣的話。結果,這次決策導致國家遭受了重大的損失,不僅失去了大片的領土,還使得國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此時,君主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想要重新重用李忠,挽回國家的頹勢。可是,李忠已經心灰意冷,對君主的反覆無常感到失望至極。
面對國家的危局,君主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是好。他想要挽回局面,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最得力的助手,其他大臣也因之前的錯誤決策而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輕易提出建議。
他試圖尋找新的出路,卻發現每一個選擇都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就如同一個迷路的人,在茫茫荒野中,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進。
在這混亂的局勢中,君主真正體會到了“無所錯手足”的滋味。他後悔自己當初的輕信和錯誤判斷,卻已經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
最終,這個國家在內外交困中逐漸衰落,成爲了歷史的塵埃。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在做決策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善於分辨忠奸,切勿因一時的迷惑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否則,當陷入困境時,就會無所錯手足,追悔莫及。
無所錯手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