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懈可擊

成語拼音

wú xiè kě jī

無懈可擊成語解釋

懈鬆懈,引伸爲漏洞、破綻。沒有一點弱點可以讓人攻擊。形容十分嚴密,找不到一點漏洞。

典故出處

《孫子·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成語典故

前後不過四五個鐘頭。卻也辦得細密周到,無懈可擊。★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二回

成語造句

他在辯論中所闡述的觀點邏輯嚴密,論據充分,讓人找不到任何破綻,可謂無懈可擊。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趙國的諸侯國。趙國地處中原,四周強敵環伺,局勢複雜多變。 當時,趙國的君主是趙武靈王,他是一位極具雄心壯志和智慧的君主。趙武靈王深知,要使趙國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於是,他決定推行一項大膽的改革——胡服騎射。 他的這一舉措遭到了國內衆多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爲,趙國自古以來的服飾和作戰方式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可輕易更改。然而,趙武靈王並未被這些反對聲音所動搖。他耐心地向大臣們解釋,胡人的服飾在騎馬作戰時更加靈活方便,能夠增強軍隊的戰鬥力。 在趙武靈王的堅持下,趙國的軍隊逐漸換上了胡人的服裝,開始學習騎馬射箭的戰術。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趙國的軍隊實力大增。他們在戰場上行動迅速,攻擊犀利,讓周邊的諸侯國大爲震驚。 在一次與中山國的戰鬥中,趙國的軍隊展現出了無懈可擊的戰鬥力。中山國一直以來都是趙國的心頭大患,其軍隊也頗具實力。但這一次,趙國的騎兵如疾風般衝向中山國的陣營,他們的戰術配合得天衣無縫,士兵們個個英勇無畏。中山國的軍隊試圖抵抗,但趙國軍隊的進攻猶如雷霆萬鈞,讓他們根本無法招架。 趙國的騎兵在戰場上縱橫馳騁,他們的箭術精準,馬術嫺熟,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潰敗。最終,趙國軍隊大獲全勝,不僅收復了失地,還擴大了自己的領土。 從此以後,趙國憑藉着這支強大的軍隊,在戰國列強中站穩了腳跟,成爲了令人矚目的強國。而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改革,也因爲其成效顯著,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趙國軍隊在戰場上所展現出的那種無懈可擊的實力和精神,成爲了各國軍隊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策略,並能夠堅持不懈地付諸實踐,就能夠打造出無懈可擊的力量,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

無懈可擊-成語圖片

無懈可擊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