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之禍
成語拼音
- wú xū zhī huò
無須之禍成語解釋
- 指無辜受累而遭禍。
典故出處
-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抜紹呴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本過着平靜的生活,卻因爲一場誤會遭逢無須之禍,令人惋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官員。他爲人正直,爲官清廉,一心爲百姓謀福祉,在朝中也頗有威望。
當時的朝廷,政治環境複雜,權力爭鬥激烈。李賢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參與任何黨派之間的爭鬥,只專注於爲國家和人民辦實事。
然而,他的這種清正廉潔和專注於事的作風,卻引起了一些心懷叵測之人的嫉妒和怨恨。其中有一位權臣,名叫王猛,他善於權謀之術,在朝中結黨營私,勢力龐大。
王猛一直想要拉攏李賢爲自己所用,但李賢屢次拒絕。王猛懷恨在心,決定設計陷害李賢。
一日,王猛在朝堂上故意提及一件重要的政務決策,他明知李賢會據理力爭,提出不同的看法。果然,李賢站出來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他的見解有理有據,都是爲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着想。
可王猛卻藉機歪曲李賢的話語,向皇帝進讒言,說李賢故意違抗聖意,心懷不軌。皇帝起初並不相信,但王猛聯合其黨羽,不斷在皇帝耳邊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地描述李賢的“罪行”。
最終,皇帝被他們的讒言所迷惑,下令將李賢革職查辦。李賢就這樣莫名其妙地遭受了不白之冤,陷入了牢獄之災。
在獄中,李賢悲憤交加,但他依然堅信自己的清白。他的家人和一些正直的官員爲他四處奔走,想要爲他洗刷冤屈。
然而,王猛等人卻千方百計地阻撓,使得爲李賢伸冤之路困難重重。
最終,李賢含冤而死。而他的死,讓百姓們痛心不已,也讓朝廷中的正義之士感到寒心。
這正是一場無須之禍,李賢僅僅因爲堅守正義,不願意同流合污,就被奸佞小人陷害,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正義與善良有時也會遭遇無端的迫害和打擊。但歷史終究會還那些無辜者一個公道,奸佞之人的惡行也終會被揭露和唾棄。
無須之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