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傷其類

成語拼音

wù shāng qí lèi

物傷其類成語解釋

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看到好友遭遇不幸後,他心中滿是同情和感慨,不禁想到人生無常,自己或許也會有相似的境遇,正所謂物傷其類。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戰亂頻繁的時期,有兩個相鄰的小國——衛國和曹國。這兩個國家實力相當,時常爲了爭奪資源和領土而發生衝突。 衛國的國君衛莊公是一個有勇無謀且剛愎自用的人。他一心想要擴張領土,不斷髮動戰爭,導致衛國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曹國的國君曹共公雖然沒有衛莊公那般好戰,但也缺乏治理國家的才能,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較爲薄弱。 有一年,衛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四處逃荒。衛莊公不僅沒有想辦法救災,反而決定趁此機會攻打曹國,企圖掠奪曹國的糧食和財富來緩解衛國的危機。於是,他率領着大軍向曹國進發。 曹國得知衛國來犯,全國上下一片恐慌。曹共公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然而大臣們大多束手無策。就在這時,一位名叫公孫強的大臣站了出來,他主張堅決抵抗衛國的侵略。公孫強雖然有一腔熱血,但實際上他並沒有多少軍事才能。 戰爭開始後,曹國的軍隊在衛國的猛烈攻擊下節節敗退。公孫強親自上陣指揮,卻不幸中箭身亡。曹國的士兵們看到公孫強戰死,士氣更加低落,最終曹國的城池被衛國攻破。 衛莊公進入曹國後,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曹國的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許多家庭支離破碎。 衛國的一位大臣名叫寧俞,他看到眼前的慘狀,心中十分悲痛。他向衛莊公進諫說:“國君,我們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如此殘暴地對待曹國的百姓,實在是不仁不義。況且,我們與曹國本是相鄰的小國,如同脣齒相依,如今曹國遭受如此重創,日後我們衛國若遇到困難,又有誰會來幫助我們呢?正所謂物傷其類,看到曹國百姓的苦難,我們應該心生憐憫,而不是雪上加霜。” 然而,衛莊公根本聽不進去寧俞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 沒過幾年,衛國又遭遇了外敵的入侵。這一次,周邊的國家都因爲衛莊公之前的暴行而對衛國的遭遇冷眼旁觀,沒有一個國家願意伸出援手。衛國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最終被外敵所滅。 衛莊公在逃亡的途中,想起了寧俞曾經說過的話,懊悔不已。但此時,一切都已經太晚了,他的貪婪和殘暴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與自己相似或處境相近的人或事物時,應該懷有同情和憐憫之心,不要因爲一時的利益而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否則最終可能會自食惡果。因爲物傷其類,大家往往是命運相連的共同體。

物傷其類-成語圖片

物傷其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