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寧人
成語拼音
- xī shì níng rén
息事寧人成語解釋
- 息平息;寧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騷擾百姓,後指調解糾紛,使事情平息下來,使人們平安相處。
典故出處
- 《後漢書·章帝紀》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及吏人條書相告,不得聽受,冀以息事寧人。”
成語典故
- 我承認我是抱着息事寧人”的苦衷來接受它的。(聞一多《四傑》)
成語造句
- 他一直努力協調各方關係,希望能找到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以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家族,分別是張家和李家。這兩大家族在當地都頗具影響力,擁有不少的田產和生意。
起初,兩大家族相處還算和睦,在小鎮的發展中各自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因爲一次商業合作的分歧,雙方產生了矛盾。
這分歧源於對一處繁華商鋪的爭奪。張家認爲他們在前期的籌備中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資金,理應獲得這處商鋪的經營權;而李家則覺得自家的人脈資源更爲豐富,能夠爲商鋪帶來更多的客源和利益。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矛盾逐漸升級。
起初只是家族中的一些年輕子弟在街頭巷尾發生口角和小規模的衝突,後來竟演變成了兩大家族的聚衆爭鬥。一時間,小鎮的安寧被打破,百姓們生活在惶恐之中。
鎮裏的官員多次出面調解,希望雙方能夠各退一步,以和爲貴。但兩大家族都在氣頭上,根本聽不進去。
就在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了出來。他深知兩大家族繼續爭鬥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對整個小鎮的發展也極爲不利。
老者分別拜訪了張家和李家的族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對張家族長說道:“你們家族在這小鎮上一直以寬厚待人著稱,如今爲了一處商鋪,鬧得雞犬不寧,這豈不是毀了多年來積攢的好名聲?”又對李家族長說:“你們李家一直以和睦鄰里爲傲,這次的爭鬥讓多少鄉親們擔驚受怕,這可不是你們的初衷啊。”
老者還引經據典,講述了歷史上許多因爲爭鬥而導致家族衰敗的例子,讓兩位族長深思。
最終,在老者的勸說下,張家和李家的族長都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們決定放下爭執,共同商議解決商鋪的歸屬問題。經過一番協商,雙方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這場風波終於平息。
從此,張家和李家重歸於好,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與繁榮。而這位老者息事寧人的智慧和勇氣,也被人們傳頌至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矛盾和衝突時,與其爭得頭破血流,不如各退一步,以和爲貴,用息事寧人的方式化解紛爭,才能迎來和諧與安寧。
息事寧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