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焉不察
成語拼音
- xī yān bù chá
習焉不察成語解釋
- 習習慣;焉語氣詞,有於此”的意思;察覺察。指經常接觸某種事物,反而覺察不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典故出處
- 《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衆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我們常常對身邊一些細微的變化習焉不察,直到它們積累成明顯的問題才引起注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羣樸實的百姓。這個小鎮寧靜祥和,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着簡單而規律的生活。
小鎮上有一位名叫李誠的富商,他經營着多家店鋪,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然而,隨着財富的不斷積累,李誠逐漸變得貪婪和自私。他開始想盡辦法壓低夥計們的工錢,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對於夥計們的辛勤付出和日漸艱難的生活狀況,他卻習焉不察。
李誠的店鋪中,有一位名叫阿強的年輕夥計。阿強爲人忠厚老實,工作勤奮努力,但由於李誠的苛刻,他的生活過得十分拮据。阿強的妻子時常生病,需要花錢買藥,可微薄的工錢根本無法支撐家庭的開銷。
有一天,阿強實在無法忍受,鼓起勇氣向李誠請求增加一些工錢。李誠卻冷漠地拒絕了他,並指責阿強不知感恩,說自己給了他工作的機會已經是莫大的恩賜。
與此同時,小鎮上的其他商家看到李誠如此對待夥計,也紛紛效仿,降低工錢,剝削勞動者。一時間,小鎮上民怨沸騰,可李誠等人卻習焉不察,依舊我行我素。
終於,一場災難降臨了。由於夥計們工作積極性大減,商品質量下降,顧客們紛紛不再光顧。李誠的生意一落千丈,其他商家也未能倖免。此時,他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爲時已晚。
在古代的典籍中,有云:“‘習焉不察’,則由‘知’而不能‘行’。”李誠等人正是因爲對身邊的問題習焉不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夥計們的感受和長遠的發展,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能對身邊的問題習焉不察,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向成功和美好的未來。
習焉不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