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搑瑜

成語拼音

xiá bù yǎn yú

瑕不搑瑜成語解釋

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同瑕不掩瑜”。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一件精美的瓷器,即便有些細微的瑕疵,但其整體的工藝和美感依舊令人讚歎,正所謂瑕不掩瑜。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展現出了複雜而多面的特質。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充分體現了“瑕不掩瑜”的道理。 話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李牧的將領。李牧出身貧寒,但自幼胸懷大志,勤奮習武,熟讀兵法。 起初,李牧在趙國的北部邊境駐守,防備匈奴的侵擾。他深知匈奴騎兵的剽悍,所以採取了謹慎的策略。他下令士兵們一旦發現匈奴來襲,就迅速撤回堡壘中堅守,不得擅自出擊。這樣的策略在一開始,引起了很多人的誤解和不滿。一些將士認爲李牧膽小怯懦,不敢與匈奴正面交鋒。甚至連趙國的朝堂之上,都有不少大臣指責李牧消極避戰,毫無作爲。 然而,李牧不爲所動,依然堅持自己的策略。經過幾年的積累,李牧手下的士兵們養精蓄銳,糧草充足,而且熟悉了匈奴的作戰方式。 終於,時機成熟了。李牧精心佈置了一場大戰,他先派出小股部隊佯裝敗退,誘敵深入。匈奴單于以爲李牧的軍隊依然不堪一擊,便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殊不知,他們已經陷入了李牧的陷阱。李牧指揮大軍從兩翼包抄,一舉殲滅了匈奴的主力,使得匈奴在此後的十幾年裏都不敢再侵犯趙國邊境。 李牧雖然在前期的作戰策略上備受質疑,被人誤解爲膽小無能,但他最終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他前期的隱忍和堅守,正是爲了最後的勝利。 在這個故事中,李牧前期的“避戰”策略或許可以視爲他的“瑕”,但這小小的瑕疵,並不能掩蓋他最終所取得的輝煌戰績和卓越的軍事才能這一“瑜”。就如同美玉之上的微小瑕疵,無法遮掩其溫潤光澤的本質。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個人可能在某個階段或某個方面存在不足或被人誤解,但只要其本質是優秀的,有着真正的才華和品德,那些暫時的缺點和誤解終會被時間和事實所澄清,正如“瑕不掩瑜”所表達的深刻含義。

瑕不搑瑜-成語圖片

瑕不搑瑜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