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成語拼音
- xiá bù yǎn yú
瑕不掩瑜成語解釋
- 瑕玉上面的斑點,比喻缺點;掩遮蓋;瑜美玉的光澤,比喻優點。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缺點是次要的,優點是主要的。
典故出處
- 《禮記·聘義》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成語典故
- 柳之文長於記,特惜瑕不掩瑜,惡敢與泰山北斗並駕齊驅。★清·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觀》
成語造句
- 他在工作中雖然偶爾會有些小失誤,但整體表現出色,能力出衆,正所謂瑕不掩瑜。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的人物和故事,其中就有一段關於一位將領的傳奇經歷,很好地詮釋了“瑕不掩瑜”這個道理。
話說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外敵侵擾,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這危急時刻,一位名叫李毅的將領挺身而出。
李毅出身貧寒,但自幼立下報國之志,熟讀兵書,苦練武藝。當國家面臨危難,他毅然投身軍旅,憑藉着非凡的勇氣和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在軍中嶄露頭角。
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李毅所率領的軍隊遭遇了數倍於己的敵軍。然而,他臨危不懼,冷靜地分析戰場形勢,制定出精妙的作戰計劃。在他的指揮下,士兵們士氣高昂,奮勇殺敵,最終以少勝多,取得了一場輝煌的勝利。這場戰役讓李毅聲名遠揚,成爲了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但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李毅也有他的不足之處。他性格直率,有時說話過於耿直,甚至會得罪一些權貴。而且在治軍方面,他過於嚴格,偶爾會對士兵們的一些小過錯嚴懲不貸,導致一些士兵對他心生不滿。
隨着李毅的功績越來越大,一些眼紅的人開始在朝廷中散佈他的壞話。他們抓住李毅性格和治軍上的這些問題,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告狀,試圖抹黑他的形象。
皇帝一開始也有所動搖,但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他想起了李毅過往爲國家立下的赫赫戰功,以及他那顆忠貞報國之心。最終,皇帝明白,李毅那些所謂的缺點,並不能掩蓋他在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和對國家的一片赤誠。
於是,皇帝不僅沒有聽信讒言,反而對李毅加以重用。李毅也不負衆望,繼續爲國家征戰四方,守護着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
李毅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即使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只要他有着突出的優點和成就,那些缺點就不能掩蓋其光芒。正如“瑕不掩瑜”這個成語所表達的,美玉上的瑕疵並不能掩蓋它本身的光彩。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應當全面客觀,不能因爲一些小的缺點而否定其整體的價值和成就。
瑕不掩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