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井投石

成語拼音

xià jǐng tóu shí

下井投石成語解釋

見人掉進井裏,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裏仍石頭。

典故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他身處困境之時,那些人非但不施以援手,反而下井投石,實在令人心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城鎮,有兩個相鄰而居的商人,分別叫李甲和王乙。他們都經營着相似的生意,起初,兩人相互扶持,關係融洽,生意也都做得風生水起。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兩人之間漸漸產生了嫌隙。李甲嫉妒王乙的生意越做越大,客戶越來越多,而王乙也對李甲暗中的競爭手段感到不滿。 有一次,王乙在一筆重要的交易中犯了一個小錯誤,導致了一些損失。這本是生意場上難免的波折,然而李甲卻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打壓王乙。他不僅沒有表示同情和理解,反而在背後大肆宣揚王乙的失誤,甚至編造了一些謠言來破壞王乙的聲譽。 就在王乙努力彌補損失,試圖重振生意的時候,李甲又採取了更爲惡劣的手段。他故意向王乙的供應商散佈虛假消息,使得供應商們紛紛對王乙產生懷疑,減少了對他的供貨支持。 王乙的生意因此陷入了極大的困境,資金週轉不靈,員工也人心惶惶。而此時的李甲,卻沒有絲毫的收手之意,繼續落井下石。他在王乙最困難的時候,以極低的價格試圖收購王乙的店鋪,妄圖一舉將王乙擠出市場。 就在王乙幾乎陷入絕境之時,一位曾經受過王乙幫助的老者站了出來。他深知王乙的爲人和品行,也瞭解李甲的陰險狡詐。老者憑藉自己在當地的威望和人脈,爲王乙澄清了事實,駁斥了謠言,還幫助王乙重新聯繫了可靠的供應商。 在老者的幫助下,王乙終於挺過了難關,生意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而李甲的惡行也被衆人所知,他的聲譽一落千丈,生意夥伴紛紛離他而去,最終自己也陷入了困境。 這正是應了那句古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李甲下井投石的行爲,不僅沒有讓他達到目的,反而讓自己遭受了應有的懲罰。而王乙在困境中堅守誠信和善良,最終迎來了轉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當心懷善念,切不可在他人危難之時下井投石,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下井投石-成語圖片

下井投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