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號後笑
成語拼音
- xiān hào hòu xiào
先號後笑成語解釋
- ①指命運先兇後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結尾比開頭精彩。
典故出處
- 《易·同人》九五,同人先號唃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成語典故
- 所最可惜者,本是通經著述之書,卻言爲舉業而作,先之以標題舉業,繼之以別論經義,先號後笑,曲終奏雅,高明之士一見講章面目,不待終卷已欠申恐臥矣。清·錢謙益《與
成語造句
- 他在經歷了一番挫折後,事業終於有了起色,可謂是先號後笑。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小諸侯國名叫蔡國。蔡國的君主蔡侯是一個性格頗爲複雜且優柔寡斷之人。
當時,周邊的大國爲了擴張領土和勢力,時常對小國虎視眈眈。蔡國也未能倖免,時常面臨着來自強國的威脅和壓力。
有一年,蔡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農田顆粒無收,百姓生活困苦。蔡侯爲了解決困境,決定向鄰國借糧。然而,在選擇向哪個國家借糧的問題上,蔡侯猶豫不決。
他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向實力強大但較爲霸道的楚國借糧,認爲楚國雖然可能會提出苛刻的條件,但迫於其威勢,借糧成功的可能性較大;另一派則建議向相對溫和但距離較遠的齊國借糧,認爲齊國向來以仁義著稱,或許會更願意伸出援手。
蔡侯在兩派之間搖擺不定,遲遲無法做出決定。時間一天天過去,國內的災情愈發嚴重,百姓怨聲載道。
最終,蔡侯在壓力之下決定向楚國借糧。楚國國君聽聞蔡國的請求後,果然提出了極爲苛刻的條件,不僅要求蔡國在未來若干年內向楚國進貢大量的財寶和物資,還要求蔡國在軍事上聽從楚國的調遣。
蔡侯無奈之下只能答應,楚國這纔出借了糧食,解了蔡國的燃眉之急。然而,蔡國百姓卻對蔡侯的決策深感不滿,認爲他爲了一時之需,出賣了國家的未來。
蔡侯面對百姓的指責,內心懊悔不已。但事已至此,他只能寄希望於未來能夠通過努力,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
在接下來的幾年裏,蔡侯勵精圖治,改革內政,發展農業和軍事。蔡國的國力逐漸有所增強。
與此同時,楚國因爲連年征戰,國內民不聊生,國力開始衰退。蔡侯看準時機,聯合其他幾個小國,對楚國發起了反擊。經過一番艱苦的戰鬥,蔡國終於擺脫了楚國的控制,重新獲得了獨立和自由。
蔡國的百姓們也從最初的困苦和抱怨,轉爲了歡欣鼓舞。回顧這段經歷,蔡侯和蔡國的臣民們可謂是先經歷了艱難困苦、憂心忡忡的日子,而後才迎來了勝利和喜悅,真可謂是先號後笑。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難免會經歷挫折和痛苦,但只要堅持不懈,努力改變,就有可能迎來轉機和歡笑。
先號後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