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好道歹

成語拼音

xián hǎo dào dǎi

嫌好道歹成語解釋

形容嫌惡,挑剔。

典故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飯,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待別人的幫助,總是不懂得感恩,反而嫌好道歹,讓人感到心寒。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家是書香門第,主人名叫李賢,飽讀詩書,爲人正直善良;另一家是商賈之家,主人叫王富,精於算計,凡事以利爲先。 李賢家中雖有學識傳承,卻並不富裕。而王富憑藉着精明的生意頭腦,積累了不少財富。 有一年,小鎮遭受了旱災,糧食收成銳減。李賢家本就不寬裕,這下更是陷入了困境。王富見此情形,主動提出借糧給李賢,並承諾不收利息。李賢感激不已,對王富的善舉讚不絕口。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旱災的影響愈發嚴重,李賢家依舊難以恢復往日的生計。王富開始心生不滿,覺得李賢不知感恩,借了糧還沒有能力償還。他在鎮裏鎮外,到處嫌好道歹,說李賢借糧不還,白白浪費了他的好心。 李賢聽到這些傳言,心中十分愧疚,趕忙想方設法湊齊糧食還給王富。可王富卻不依不饒,依舊到處宣揚李賢的不是,說他還的糧食質量不好,有以次充好之嫌。 此事傳到了縣令耳中。縣令深知李賢的爲人,也對王富的嫌好道歹有所耳聞。於是,縣令將二人召集到縣衙,當着衆人的面,仔細詢問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縣令正色道:“昔日王富慷慨借糧,本是善舉。然如今這般嫌好道歹,實非君子所爲。李賢雖暫時困窘,卻也盡力償還,其心可鑑。”又引用古人云:“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王富借糧之恩,李賢未曾相忘;而王富卻因些許不滿,就四處詆譭,有失厚道。 衆人聽聞縣令之言,紛紛點頭稱是。王富也羞愧地低下了頭,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從此,他不再嫌好道歹,與李賢重歸於好,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和諧與安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當心懷寬容與善良,切不可像王富那樣嫌好道歹,恩將仇報,否則只會招人厭惡,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

嫌好道歹-成語圖片

嫌好道歹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