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美人
成語拼音
- xiāng cǎo měi rén
香草美人成語解釋
- 舊時詩文中用以象徵忠君愛國的思想。
典故出處
- 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靈脩、美人,以譬於君。”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片充滿詩意的田野中,微風輕拂,花香四溢,彷彿能看到昔日詩人筆下香草美人般的美妙景象。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戰國時期,那是一個諸侯紛爭、百家爭鳴的時代。
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心懷楚國,一心想要爲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屈原出身貴族,才華橫溢,早年深受楚懷王的信任,被委以重任。
然而,楚國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奸佞之臣嫉妒屈原的才能和地位,在楚懷王面前屢屢進讒言。漸漸地,楚懷王對屈原產生了猜疑,不再採納他的忠言。
屈原被疏遠,一腔報國之志無處施展。他看着楚國的朝政日益腐敗,百姓生活困苦,心中充滿了憂慮和悲憤。在這艱難的時刻,屈原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他以筆爲武器,用詩歌抒發內心的情感。
他的詩作中,常常以香草美人來象徵美好的品德和理想。香草,代表着高潔的品質和純正的志向;美人,則寓意着君主的聖明和國家的興盛。
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他借香草的凋零,來擔憂自己的年華逝去,無法實現抱負;借美人的衰老,來暗喻楚懷王的昏庸,可能導致楚國的衰敗。
儘管屈原不斷地向楚懷王進諫,希望他能遠離奸佞,重振楚國雄風,但楚懷王卻充耳不聞。最終,楚國在與秦國的戰爭中屢屢失利,國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
屈原悲憤交加,在汨羅江邊徘徊。他深知自己的理想已經無法實現,楚國的命運也難以挽回。懷着對楚國深深的眷戀和絕望,屈原投身於汨羅江中,以死明志。
屈原的香草美人之喻,不僅是他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深刻批判和對美好未來的渴望。他的詩作流傳千古,激勵着無數後人爲了正義和理想而奮鬥。
如今,當我們再次品味香草美人這個成語,彷彿能看到屈原那孤獨而堅定的身影,感受到他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香草美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