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髮披緇

成語拼音

xuē fà pī zī

削髮披緇成語解釋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髮,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爲僧。

典故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黨闍黎一念錯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髮披緇,便是釋牟尼佛。”

成語典故

分別去後,王惠另覓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髮披緇去了。★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成語造句

他在經歷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後,毅然決定放下一切,削髮披緇,尋求內心的寧靜與解脫。

成語故事

在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寺廟衆多,信徒廣佈。 有一位出身顯貴的公子,名叫李華。李華自幼聰慧,才情出衆,家族對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爲,光宗耀祖。 然而,隨着年歲的增長,李華目睹了官場的黑暗與腐敗。那些爲了權力不擇手段的爭鬥,讓他感到無比的厭惡和失望。他內心深處對真正的人生意義和價值產生了深深的困惑。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華遊覽一座古寺。寺中的寧靜祥和與外界的喧囂紛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他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他與寺中的高僧交談,高僧的智慧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讓他深受啓發。 回到家中,李華陷入了沉思。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所追求的功名利祿,覺得那一切不過是過眼雲煙。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李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削髮披緇。 這個決定在家族中引起了軒然大波。親人們紛紛勸阻,認爲他放棄榮華富貴,遁入空門是一種荒唐的行爲。但李華心意已決,他堅信在佛門之中,能夠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解脫。 最終,李華不顧家族的反對,毅然走進了寺廟。他削去了長髮,披上了緇衣,從此過上了青燈古佛的生活。在寺廟裏,他潛心修行,研讀佛經,用一顆慈悲之心對待世間萬物。 時光荏苒,多年後,曾經的家族因政治鬥爭而沒落,昔日的繁華煙消雲散。而李華在寺廟中,雖過着清苦的生活,卻內心充實,不爲塵世的變幻所動。 李華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人們在感嘆命運無常的同時,也對他當初毅然削髮披緇的勇氣和決心敬佩不已。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人生真諦的追求,成爲了一個傳奇。

削髮披緇-成語圖片

削髮披緇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