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披缁

成语拼音

xuē fà pī zī

削发披缁成语解释

缁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头发,穿上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典故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成语典故

分别去后,王惠另觅了船入到太湖,自此更姓改名,削发披缁去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成语造句

他在经历了人生的重大挫折后,毅然决定放下一切,削发披缁,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成语故事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信徒广布。 有一位出身显贵的公子,名叫李华。李华自幼聪慧,才情出众,家族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光宗耀祖。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李华目睹了官场的黑暗与腐败。那些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的争斗,让他感到无比的厌恶和失望。他内心深处对真正的人生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华游览一座古寺。寺中的宁静祥和与外界的喧嚣纷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他与寺中的高僧交谈,高僧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让他深受启发。 回到家中,李华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往所追求的功名利禄,觉得那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削发披缁。 这个决定在家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亲人们纷纷劝阻,认为他放弃荣华富贵,遁入空门是一种荒唐的行为。但李华心意已决,他坚信在佛门之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解脱。 最终,李华不顾家族的反对,毅然走进了寺庙。他削去了长发,披上了缁衣,从此过上了青灯古佛的生活。在寺庙里,他潜心修行,研读佛经,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世间万物。 时光荏苒,多年后,曾经的家族因政治斗争而没落,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而李华在寺庙中,虽过着清苦的生活,却内心充实,不为尘世的变幻所动。 李华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人们在感叹命运无常的同时,也对他当初毅然削发披缁的勇气和决心敬佩不已。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成为了一个传奇。

削发披缁-成语图片

削发披缁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