嘵嘵不休
成語拼音
- xiāo xiāo bù xiū
嘵嘵不休成語解釋
- 嘵嘵爭辯聲;休停止,完。形容爭辯個沒完。
典故出處
- 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
成語典故
- 若再參商,嘵嘵不休,豈非前因未了,又啓後世萌芽?★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作回
成語造句
- 他那點小事,講起來卻沒完沒了,嘵嘵不休,讓人實在厭煩。
成語故事
-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莊周的人,他的學說和思想獨樹一幟,充滿了對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
莊周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諸侯紛爭的時代。各國爲了爭奪土地和權力,不斷髮動戰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一個小小的諸侯國中,有一位名叫子虛的謀士。子虛能言善辯,自以爲才華橫溢,常常在朝堂上對各種事務嘵嘵不休。他不管大事小事,都要發表一番長篇大論,而且言辭激烈,不容他人反駁。
有一次,諸侯國面臨着一場與鄰國的爭端。國君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子虛立刻站了出來,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觀點。他從歷史典故講到當前局勢,從軍事策略分析到外交手段,口若懸河,整整說了兩個時辰,卻沒有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其他大臣們想要發表意見,都被他搶過話頭,繼續他那看似高深實則空洞的論述。
莊周聽聞了此事,感慨萬分。他對弟子們說:“子虛之流,看似博學多識,實則陷入了言辭的泥潭。真正的智慧並非嘵嘵不休地空談,而是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提出有效的解決之道。”
後來,這個諸侯國在與鄰國的戰爭中失利。國君反思過往,終於意識到子虛的嘵嘵不休並無實際用處,反而耽誤了許多決策的時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避免像子虛那樣,只是不停地嘮叨和空談,而應該注重實際行動和有效的解決方案。真正有價值的言論,是簡潔明瞭、切中要害的,而不是冗長而無意義的嘵嘵不休。
嘵嘵不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