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開合
成語拼音
- xìn kǒu kāi hé
信口開合成語解釋
-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典故出處
-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開合,絮絮聒聒,俺張孔目怎肯緣木求魚。”
成語典故
- 他說得高興,就信口開合起來。
成語造句
- 他在描述事情的時候常常沒有根據,純粹是信口開合,讓人難以相信。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張三的人。張三能說會道,頭腦靈活,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說話常常不經思考,信口開河。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旱災,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這時,鎮上的富商決定出資開設粥棚,救濟災民。張三看到這個場景,心中打起了小算盤。
他在人羣中大聲說道:“我和這富商乃是至交好友,此次他開粥棚救濟大家,全是我的主意。我還知曉他打算拿出一大筆錢,爲鎮上修建水渠,引河水灌溉農田,以徹底解決旱災問題。”衆人聽了,對張三欽佩不已。
然而,這些話純屬張三信口開合,富商根本沒有這樣的打算。當富商聽到這些傳言時,感到十分困惑和憤怒。他找到張三,質問他爲何要胡言亂語。張三卻支支吾吾,無法自圓其說。
不久之後,縣衙爲了緩解旱災帶來的壓力,準備向周邊郡縣借糧。縣令召集鎮上有威望的人商議此事,張三也混了進去。在商議過程中,張三又開始誇誇其談:“這借糧之事易如反掌,我認識鄰縣的縣令,只要我修書一封,糧食必定速速送來。”
縣令信以爲真,滿懷期待地等着糧食。可日子一天天過去,鄰縣的糧食毫無蹤影。縣令大怒,將張三抓了起來,嚴厲斥責道:“你信口開合,誤了大事,該當何罪!”張三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張三這樣信口開合的人並不少見。例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在守衛街亭時,不聽從副將的建議,自恃熟讀兵書,信口開合地立下軍令狀,結果導致蜀軍大敗。
信口開合之人,往往因一時的口舌之快,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盡的麻煩和損失。我們應當以張三和馬謖爲戒,說話做事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切不可隨意胡言亂語。
信口開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