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年饑歲
成語拼音
- xiōng nián jī suì
凶年饑歲成語解釋
- 凶年年成很壞。指荒年。
典故出處
- 《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成語典故
- 夫爲令之職,必使境內之民凶年饑歲免於死亡。★宋《二程全書·外書十二》
成語造句
- 在那動盪的時代,百姓常常食不果腹,四處流亡,真可謂是凶年饑歲。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這一年,又逢大旱,農田顆粒無收,百姓們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
這個國家的君主原本是一位賢明之君,在風調雨順的年歲裏,他積極推行改革,發展農業,鼓勵商業,國家呈現出一片繁榮之象。然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天災,他也感到十分棘手。
由於糧食短缺,物價飛漲,百姓們爲了生存,不得不賣兒賣女。街頭巷尾,到處都是飢餓的人羣,哀鴻遍野。一些不法之徒趁機囤積糧食,哄擡物價,大發國難財。
在這個凶年饑歲,朝廷中的大臣們也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開倉放糧,救濟百姓,以穩定民心;另一派則認爲應該節省糧倉儲備,以備日後之需。君主左右爲難,一時難以決斷。
就在這時,一位名叫李忠的大臣挺身而出。他向君主進諫道:“陛下,如今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若不及時施救,恐生民變。昔日,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爲的是拯救天下蒼生。如今,我們面臨的雖是饑荒,但道理相同。若能以百姓爲重,開倉放糧,施粥救濟,百姓必感恩戴德,國家也能度過難關。”
君主聽了李忠的話,深受觸動。他回想起歷史上那些因不顧百姓死活而導致亡國的君主,深知在這關鍵時刻,必須做出正確的抉擇。
於是,君主力排衆議,下令開倉放糧,並嚴懲那些囤積居奇的不法之徒。百姓們得到了救濟,對君主感恩戴德,紛紛稱讚君主的仁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國家終於度過了這個凶年饑歲。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農業重新恢復了生機,國家又變得繁榮昌盛起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困難的時刻,領導者要有擔當,以民爲本,才能帶領大家共渡難關,迎來美好的未來。
凶年饑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