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陵失步

成語拼音

shòu líng shī bù

壽陵失步成語解釋

比喻仿效不成,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

典故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國都邯鄲人走路姿勢非常優美與瀟灑,外地人很讚賞和羨慕。燕國壽陵一個少年,特別迷戀邯鄲人走路的姿態,竟專門到邯鄲學習,他非常用心觀摩、效仿、練習,過了一段時間,他沒學會他們走路的姿態,連自己的也全忘了。

成語造句

他一味地模仿別人,結果卻落得個壽陵失步的下場,連自己原本的風格都丟失了。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壽陵的少年。他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國度,人們安居樂業,文化氛圍濃厚。 壽陵從小就對各種技藝充滿了好奇和嚮往,總是渴望自己能夠在某方面出類拔萃。一天,他聽聞鄰國邯鄲的人走路姿勢特別優美,那種風度翩翩的模樣讓他心生羨慕。於是,壽陵下定決心要去邯鄲學習他們走路的方式。 他不顧家人的阻攔,毅然踏上了前往邯鄲的旅程。到了邯鄲後,壽陵便開始仔細觀察當地人走路的姿勢,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集市廣場,只要看到有人走路,他就全神貫注地學習。 一開始,他只是簡單地模仿,然而漸漸地,他陷入了一種過度追求的狀態。他忘記了自己原本走路的方式,一心想要完全變成邯鄲人的樣子。但是,他卻始終無法掌握那種精髓,反而把自己弄得不知所措。 隨着時間的推移,壽陵發現自己連正常走路都變得困難起來,他的步伐變得彆扭而怪異。當他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時,卻發現自己已經不會走路了,只能狼狽地在地上爬行。 這正應了《莊子·秋水》中所說的:“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壽陵因爲盲目地追求他人的走路方式,最終不僅沒有學成,還失去了自己原本的能力,落得個可笑又可悲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新事物、學習新技能時,不能盲目地丟掉自己的根本,要保持理性和清醒。一味地模仿他人而忽略了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往往會像壽陵一樣,陷入困境,迷失自我。我們應該在借鑑他人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像壽陵那樣,因爲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而導致“壽陵失步”。

壽陵失步-成語圖片

壽陵失步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