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事考言
成語拼音
- xún shì kǎo yán
詢事考言成語解釋
- 詢查詢;考考覈。查詢、考覈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多指對官員的考覈。
典故出處
- 《尚書·堯典》詢事考言,乃言底可績。”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選拔人才時,我們應當全面瞭解其過往經歷,認真觀察其行爲表現,通過各種方式詢事考言,以確保選出真正有能力且品行端正之人。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英明的君主,他深知治理國家不能僅憑自己的臆斷,而要廣泛傾聽臣民的意見,並對官員的言行進行審慎的考察。
這位君主名叫昭明,他即位之初,國家面臨着諸多的問題和挑戰。爲了能讓國家繁榮昌盛,昭明決定改革朝政。他首先想到的是選拔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員來輔佐自己。
於是,昭明開始頻繁地與大臣們交流,傾聽他們對於國家大事的看法和建議。然而,他很快發現,僅僅聽其言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觀其行。有些大臣言辭華麗,口若懸河,但在實際做事時卻敷衍了事,毫無建樹;而有些大臣雖然不善言辭,卻能腳踏實地地爲國家和百姓辦實事。
爲了能夠準確地判斷官員們的真實能力和品行,昭明決定“詢事考言”。每當有重要的事務需要處理,他會安排不同的官員去負責,並密切關注他們的處理方式和最終的結果。同時,他也會定期與官員們交流,詢問他們對於各項事務的看法和想法,以此來考察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程度。
有一次,國家的一處重要水利工程出現了問題,昭明便派遣了兩位大臣去處理。一位大臣名叫李進,他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陳述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能夠迅速解決問題。而另一位大臣王寬則相對沉默寡言,只是簡要地說明了自己的計劃。
在處理工程的過程中,李進一開始大張旗鼓,召集了衆多的人力和物力,但由於他計劃不周,指揮不當,工程進展緩慢,而且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而王寬則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各項工作,他親自勘察現場,合理調配人力物力,最終以較小的代價成功地修復了水利工程。
昭明通過這次事件,對李進和王寬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他深知李進雖然言辭動人,但實際能力不足;而王寬雖然不善言辭,卻是個實幹家。此後,昭明在選拔和任用官員時,更加註重通過實際事務來考察他們的言行,真正做到了“詢事考言”。
在昭明的精心治理下,國家的官員隊伍越來越優秀,國家也逐漸走向了繁榮富強。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行時,不能僅僅聽其言辭,而要通過實際的事情來考察,只有這樣,才能選拔出真正的賢才,爲國家和人民造福。
詢事考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