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枝摘葉

成語拼音

xún zhī zhāi yè

尋枝摘葉成語解釋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東西。

典故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建安之作全在氣象,不可尋枝摘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過分糾結細節,而不關注整體大局,這種尋枝摘葉的做法常常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三的書生。李三出身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渴望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李三每日刻苦攻讀,期望能夠在學問上有所精進。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陷入了一種困境。在準備科舉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總是過於注重細枝末節,對於經典書籍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反覆琢磨,力求做到毫無差錯。 有一次,李三參加了一個文人聚會。聚會上,大家探討着當下的時事和經典著作。當別人發表觀點時,李三總是迫不及待地指出對方話語中的一些小錯誤,或者對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進行追問和爭辯。 久而久之,李三的這種行爲引起了衆人的不滿。朋友們勸他,做學問應當抓住核心要義,不要總是尋枝摘葉,在那些瑣碎的細節上耗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可李三卻不以爲然,認爲只有把每一個細節都搞清楚,才能真正掌握知識。 科舉考試的日子終於來臨,李三自信滿滿地走進考場。然而,當他看到考題時,卻發現自己因爲過於注重細枝末節,而忽略了對整體思想和大局的把握。他在考場上苦苦思索,卻無法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名落孫山。 李三心灰意冷,回到家中反思自己的過往。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的尋枝摘葉,讓他失去了對學問的宏觀理解和把握。 歷史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些學者爲了考證某個歷史事件的具體日期,而忽略了事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和歷史趨勢;有些人爲了追求文字的華麗,而忽略了文章的思想內涵。 李三痛定思痛,決定重新審視自己的學習方法。他開始注重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把握,不再糾結於那些無關緊要的細節。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追求知識和真理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尋枝摘葉,而應該抓住重點,把握核心,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尋枝摘葉-成語圖片

尋枝摘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