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口無言

成語拼音

yǎ kǒu wú yán

啞口無言成語解釋

啞口象啞巴一樣。象啞巴一樣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

典故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他也有兒子,少不也要娶媳婦。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聞得親母是個知禮之人,虧他怎樣說了出來?’一番言語,說得張六嫂啞口無言。”

成語典故

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啞口無言。

成語造句

面對確鑿的證據,他頓時變得理屈詞窮,最後啞口無言。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兩位頗有名望的學者,一位叫李賢,一位叫王博。 李賢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常常在衆人面前高談闊論,引經據典,深受人們的敬仰。而王博則相對內斂,平日裏沉默寡言,但他的思考深邃,見解獨到。 有一天,小鎮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學術辯論會,邀請了衆多學者參與。李賢和王博自然也在其中。辯論的主題是關於治國之道,衆人各抒己見,場面十分熱烈。 李賢率先發言,他滔滔不絕地闡述着自己的觀點,言辭華麗,邏輯嚴密,引得在場衆人頻頻點頭稱讚。他認爲治國應當以嚴刑峻法爲主,只有通過嚴厲的懲罰,才能讓百姓敬畏法律,從而維護社會的秩序。 王博靜靜地聽着,等到李賢說完,他緩緩起身,不緊不慢地說道:“嚴刑峻法或許能在短期內起到震懾作用,但長此以往,只會讓百姓心生恐懼與怨恨。真正的治國之道,應是以德化民,讓百姓從內心深處認同和遵守法律,自覺維護社會的和諧。” 王博接着列舉了歷史上許多因嚴刑峻法而導致國家衰落的例子,又講述了一些施行仁政而使國家繁榮昌盛的典故。他的話語雖然平實,卻句句在理,讓人無法反駁。 李賢原本自信滿滿,認爲自己的觀點無可挑剔,沒想到王博的一番話讓他陷入了沉思。他試圖反駁王博,然而每一次開口,都發現自己的論據在王博的論述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最終,李賢竟啞口無言,他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存在着缺陷,而王博的見解更爲深刻和全面。這場辯論會讓衆人對王博刮目相看,也讓李賢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從此以後,李賢不再盲目自信,而是更加虛心地學習和思考。而王博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他的以德化民的觀點也在小鎮上廣泛傳播,爲人們所推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與人交流和辯論時,我們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見解,以免在遇到更有說服力的觀點時啞口無言。同時,也讓我們明白,真正有力量的觀點往往不是靠華麗的言辭,而是靠紮實的論據和深刻的思考。

啞口無言-成語圖片

啞口無言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