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會貫通
成語拼音
- yān huì guàn tōng
淹會貫通成語解釋
- 猶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典故出處
- 明·高啓《〈史要類鈔〉序》遂使義理之微不備,事變之實不詳,無以淹會貫通,明其同異而辨其得失矣。”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通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對各種知識都能做到理解深刻、運用自如,可謂淹會貫通。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書生。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
李賢家境貧寒,無法進入昂貴的私塾讀書,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從未熄滅。每當農忙之餘,他便會跑到村裏的富戶門口,偷偷聆聽先生給富家子弟授課。回到家中,他便憑藉着驚人的記憶力,將所學內容反覆溫習。
隨着年歲漸長,李賢意識到僅靠這樣零星的學習遠遠不夠。於是,他決定前往城中的書院,希望能有機會在那裏系統地學習。然而,書院的學費對他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但李賢並未因此退縮,他找到書院的院長,誠懇地表達了自己求學的決心,並承諾願意爲書院做各種雜務來抵償學費。院長被他的真誠和執着所打動,破例允許他入院學習。
在書院中,李賢如飢似渴地汲取着知識。他不僅刻苦攻讀儒家經典,還廣泛涉獵詩詞歌賦、歷史典籍、天文地理等各類學問。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他總是最早起牀誦讀,最晚休息溫習。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李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但他並未滿足於此,而是開始嘗試將所學的各種知識融會貫通。他深知,只有將不同領域的知識相互關聯、相互印證,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真諦。
一次,書院舉行了一場學術辯論會。題目是關於治國理政之道。衆多學子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引經據典,強調儒家的仁政思想;有的則以史爲鑑,闡述法家的法治理念。而李賢卻另闢蹊徑,他將儒家的仁愛、法家的嚴謹、道家的無爲而治等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治國方略。他的觀點邏輯嚴密,論證充分,不僅讓在場的學子們折服,就連書院的先生們也對他刮目相看。
後來,李賢參加科舉考試,一舉高中。爲官之後,他運用自己淹會貫通的學識,處理政務得心應手。無論是解決民生問題,還是制定政策法規,他都能從多個角度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
李賢的故事在當地傳爲美談,人們紛紛稱讚他的博學和智慧。他的成功告訴後人,只有不斷學習,努力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淹會貫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