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物

成語拼音

yán bì yǒu wù

言必有物成語解釋

指言論或文章內容充實。

典故出處

清·方苞《進〈四書〉〈文選〉表》故凡所錄取,皆以發明義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爲宗。”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每次發表觀點,都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做到了言必有物,讓人信服。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進的書生。李進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對知識充滿了渴望。 李進的父母深知讀書的重要性,即便生活艱辛,也竭盡全力支持他求學。李進也不負父母期望,刻苦攻讀,憑藉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賦,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成年後,李進爲了增長見識,決定遊歷四方。他在旅途中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一起探討學問,交流心得。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李進發現有些人在交流時誇誇其談,看似口若懸河,實則言之無物,空洞乏味。這讓李進深感不滿,他在心中暗暗發誓,自己日後與人交流,一定要做到言必有物。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進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城市。這裏文風鼎盛,時常有文人雅士舉行詩會。李進欣然前往,希望能在詩會上一展才華。在詩會上,衆人紛紛吟誦自己的詩作,互相品評。輪到李進時,他先是謙遜地向衆人施禮,然後緩緩開口,他的言辭不僅優美動人,更蘊含着深刻的見解和真實的情感,每一句話都有所指,有所依,讓在場之人無不驚歎。 不久後,這座城市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農作物顆粒無收,百姓生活困苦。當地的官員爲了尋求解決之道,召集了城中的賢能之士共同商議。李進也在受邀之列。在會議上,衆人紛紛發表意見,有人主張祈求神明降雨,有人建議開倉放糧。然而,這些建議要麼虛無縹緲,要麼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李進站起身來,他先是對衆人的建議表示了尊重,然後有條不紊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詳細分析了旱災的成因,包括長期的氣候異常以及水利設施的不完善。接着,他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如興修水利、推廣耐旱作物、組織百姓互助等。他的每一個觀點都有充分的依據,每一項措施都考慮到了實際情況和可操作性。在場的官員和賢士們聽後,紛紛點頭稱讚,當即決定按照李進的建議行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旱災的影響逐漸減輕,百姓的生活也慢慢恢復了正常。李進因其言必有物的才華和爲百姓謀福祉的胸懷,受到了衆人的尊敬和愛戴。 李進的故事在當地傳頌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言必有物的真正含義,也讓人們明白了,只有言之有物,才能真正發揮言語的力量,爲社會做出貢獻。

言必有物-成語圖片

言必有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