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據

成語拼音

yán bì yǒu jù

言必有據成語解釋

言說話;據依據。說話一定要有根據。

典故出處

魯迅《序言》對於歷史小說,則以爲博考文獻,言必有據者,縱使有人譏爲'教授小說',其實是很難組織之作。”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邏輯清晰,每一句話都令人信服,因爲他做到了言必有據。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書生。李賢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聰慧過人,勤奮好學。 李賢成年後,爲了追求更高深的學問,決定離開家鄉,遊歷四方,拜訪各地的名師大儒。在旅途中,他聽聞了一座名山之中,住着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隱士。李賢不辭辛勞,長途跋涉,終於找到了這位隱士的居所。 隱士見李賢心誠,便決定收他爲徒,傳授他自己一生的所學所悟。在學習的過程中,李賢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敏銳的思維,但同時也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有時候會憑藉自己的想象和猜測發表言論。 有一次,師徒二人探討一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事件。李賢未經深入考證,便信口開河,說出了自己的一番見解。隱士聽後,微微皺眉,嚴肅地對李賢說道:“賢徒,學問之道,在於嚴謹,切不可隨意妄言。我們發表的每一個觀點,都應言必有據,要有充分的證據和合理的推斷,否則便是誤導他人,也是對學問的褻瀆。” 李賢聽後,頓時面紅耳赤,深感慚愧。從此,他牢記師父的教誨,在做學問時,不再僅憑一時的直覺和想象,而是廣泛查閱典籍,深入實地考察,力求每一個觀點都有堅實的依據。 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李賢終於成爲了一代大家。他的言論和著作在學界備受推崇,正是因爲他始終秉持着言必有據的原則,從不輕易發表沒有根據的言論。 後來,李賢回到家鄉,開辦了一所學堂。他將自己的治學理念傳授給學生們,教導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要腳踏實地,言必有據。在他的影響下,衆多學子養成了嚴謹的治學態度,爲當地的文化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賢的故事也在民間流傳開來,人們對他的敬重不僅在於他的學識淵博,更在於他堅守言必有據的治學精神,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楷模。

言必有據-成語圖片

言必有據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