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革倒戈
成語拼音
- yǎn gé dǎo gē
偃革倒戈成語解釋
- 指停息武備,不事戰爭。
典故出處
- 元·劉壎《隱居通議·經史一》偃革倒戈,歸馬放牛,乃滅殷以後事;今楚漢相持,正是兵鋒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顧其爲迂,何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對方原本氣勢洶洶,沒想到關鍵時刻他們內部出現問題,最終竟偃革倒戈,讓我方輕鬆獲勝。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戰爭與和平的交替始終是不變的主題。而“偃革倒戈”這個成語背後,也有着一段充滿波折與抉擇的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中,有兩個實力相當的諸侯國,甲國和乙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常年交戰。
甲國的國君剛愎自用,好大喜功,不顧國內民生凋敝,一味地擴充軍隊,企圖通過武力征服乙國。而乙國的國君雖然也有稱霸之心,但相對較爲明智,懂得權衡利弊。
在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中,甲國傾盡國力,派出了精銳部隊,氣勢洶洶地衝向乙國。乙國的將領們深知甲國軍隊來勢洶洶,但也毫不退縮,奮勇抵抗。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人們的想象。戰場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甲國的士兵們漸漸感到疲憊和迷茫,他們開始懷疑這場戰爭的意義。他們遠離家鄉,親人們在翹首以盼他們的歸來,而他們卻在這異國他鄉的戰場上廝殺,生死未卜。
與此同時,乙國的國君意識到,這樣的戰爭繼續下去,無論是甲國還是乙國,都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於是,他派出使者,祕密前往甲國軍營,試圖說服甲國的將領和士兵們停止戰爭。
使者向甲國的將士們講述了戰爭帶來的災難,百姓們的痛苦,以及和平的珍貴。甲國的將士們聽後,心中動搖。他們想起了家中的父母妻兒,想起了曾經寧靜的生活。
終於,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將領的帶領下,甲國的士兵們決定放下武器,偃革倒戈。他們不再爲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而拼殺,而是選擇了和平。
當甲國國君得知這一消息時,大發雷霆,但此時已無力迴天。最終,兩國簽訂了和平協議,百姓們得以重新過上安定的生活。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戰爭往往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和損失,而和平纔是人們真正渴望和追求的。“偃革倒戈”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士兵們放下武器的行爲,更是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反思。
偃革倒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