鞅鞅不樂

成語拼音

yāng yāng bù lè

鞅鞅不樂成語解釋

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鞅,通怏”。

典故出處

宋·洪邁《夷堅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會稽蕭山民女也……年稍長,議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幣,照鞅鞅不樂。”

成語典故

既廢,居汴中,常鞅鞅不樂。★《金史·赤盞合喜傳》

成語造句

他最近諸事不順,整天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鞅鞅不樂。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有一位名叫衛鞅的年輕人,心懷壯志,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衛鞅出生於衛國的一個普通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好學,對法家學說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他深知,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只有通過改革和變法,才能使國家強大起來,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衛鞅聽聞秦國國君秦孝公求賢若渴,立志圖強,於是毅然決定前往秦國。經過一番波折,衛鞅終於見到了秦孝公,並向他闡述了自己的變法主張。秦孝公被衛鞅的才華和抱負所打動,決定重用他,推行變法。 然而,變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衛鞅的變法舉措觸動了秦國舊貴族的利益,他們紛紛對衛鞅表示反對和抵制。面對重重阻力,衛鞅毫不退縮,憑藉着秦孝公的支持和自己堅定的信念,堅決推行變法。 在變法的過程中,衛鞅制定了一系列嚴厲的法律和政策,如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重農抑商等。這些舉措雖然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但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怨恨和不滿。 隨着時間的推移,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在與其他諸侯國的戰爭中屢獲勝利。衛鞅也因變法之功,被秦孝公封爲商君,人稱商鞅。 然而,商鞅的變法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過於嚴苛,手段激烈,得罪了太多的人。秦孝公去世後,繼位的秦惠文王對商鞅心存忌憚,加之舊貴族的煽風點火,商鞅最終遭到了誣陷和迫害。 在逃亡的路上,商鞅鞅鞅不樂。他回想起自己爲秦國付出的一切,心中充滿了不甘和無奈。他深知自己的變法是爲了秦國的強大,但卻落得如此下場。最終,商鞅被秦惠文王下令處死。 商鞅雖死,但他所推行的變法卻在秦國得以延續,爲秦國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商鞅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人們談論和反思的話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鞅鞅不樂”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他在生命最後時刻心情的生動寫照。

鞅鞅不樂-成語圖片

鞅鞅不樂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