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虎自殘
成語拼音
- yǎng hǔ zì cán
養虎自殘成語解釋
- 比喻縱容敵人而自受其害。同養虎自齧”。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不聽勸告,一意孤行,最終的行爲導致了嚴重的後果,可謂是養虎自殘。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叫盛國。盛國的國君名叫李盛,他是一位有着雄心壯志的君主,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昌盛。
李盛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張猛,此人能言善辯,且頗有謀略,深得李盛的信任。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張猛的權力越來越大,他開始變得野心勃勃。
張猛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結黨營私,打壓異己。一些正直的大臣向李盛進諫,提醒他要提防張猛,但李盛卻不以爲然,認爲張猛是自己的心腹,不會背叛自己。
漸漸地,張猛的行爲愈發囂張,他甚至開始私自調動軍隊,干預國家的軍事部署。一些地方官員也迫於他的淫威,對他言聽計從。
終於,張猛覺得時機成熟,決定發動政變,推翻李盛,自己登上國君的寶座。他率領着自己的親信部隊,向王宮進發。
李盛這才如夢初醒,懊悔不已。他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從大臣們的勸告,如今養虎爲患,釀成大禍。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他不得不組織起宮中的侍衛進行抵抗。
然而,雙方力量懸殊,李盛的抵抗顯得微不足道。在激烈的戰鬥中,王宮陷入一片混亂,百姓們也驚恐萬分。
最終,張猛成功地攻入王宮,李盛被他所擒。張猛得意洋洋地坐在國君的寶座上,開始了他的統治。
但他的暴政很快引起了民衆的不滿,各地紛紛爆發起義。張猛爲了鎮壓起義,不斷地動用武力,使得國家陷入了更深的災難之中。
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對待那些有野心、可能帶來危險的人或事物,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能因爲一時的信任或利益而放縱他們,否則就會像李盛一樣養虎自殘,給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東漢末年的董卓,他原本是被朝廷徵召入京平定叛亂的,卻憑藉着手中的兵權,專權跋扈,廢立皇帝,搞得天下大亂。這正是養虎自殘的典型案例。所以,我們要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
養虎自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