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

成語拼音

yǎo dé cài gēn

咬得菜根成語解釋

舊指安貧守道。現也形容安於艱苦的生活。

典故出處

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成語典故

咬得菜根無別異,看將桃葉與君同。★董必武《口占和葉參謀長韻》詩

成語造句

在艱難的歲月裏,他憑藉着堅韌的毅力,默默承受一切,真正做到了咬得菜根,最終迎來了成功。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年輕人。李賢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家,家中世代務農,生活拮据。 然而,李賢從小就展現出了與衆不同的聰慧和勤奮。他深知家中的艱難,所以格外珍惜學習的機會。白天,他幫助父母在田間勞作,夜幕降臨,他就藉着微弱的油燈燈光,刻苦攻讀詩書。 李賢的父母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他們明白讀書對於孩子未來的重要性,哪怕生活再艱難,也全力支持李賢求學。爲了讓李賢能夠專心讀書,他們節衣縮食,甚至有時候一天只能喫一頓簡單的飯菜。 李賢也深知父母的辛苦和期望,從不抱怨生活的貧苦。在求學的道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挫折。別的富家子弟有精美的文具和豐富的書籍,而他只能用簡陋的工具和借別人的書來學習。但他從不氣餒,始終堅持不懈。 有一次,李賢去參加一個書院的考試。路途遙遠,他身上帶的乾糧喫完了,又沒有錢買喫的。在經過一片菜地時,他實在餓得受不了,便拔了幾根菜根充飢。那一刻,他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經過多年的寒窗苦讀,李賢終於學有所成。他憑藉着紮實的學識和出衆的才華,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高中進士。 爲官之後,李賢始終保持着當年那種喫苦耐勞的品質,不貪圖榮華富貴,一心爲百姓謀福祉。他常常想起自己曾經咬得菜根的艱苦歲月,以此來激勵自己要清正廉潔,不忘初心。 李賢的故事在當地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能喫苦、有志向的好官。而“咬得菜根”也成爲了激勵後人在艱苦環境中堅守信念、奮發圖強的象徵。

咬得菜根-成語圖片

咬得菜根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