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釘嚼鐵
成語拼音
- yǎo dīng jiáo tiě
咬釘嚼鐵成語解釋
- 牙齒能咬碎鐵釘。比喻意志堅強。
典故出處
- 明·張岱《陶庵夢憶·四·祁止祥癖》止祥精音律,咬釘嚼鐵,一字百磨,口口親授,阿寶輩皆能曲通主意。”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困難,他毫不退縮,那堅定的決心和無畏的勇氣,就如同咬釘嚼鐵一般,一定要把問題解決。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有一個名叫趙剛的年輕人。趙剛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但他從小就心懷壯志,不甘心一輩子過着平凡而艱苦的農耕生活。
趙剛所在的村莊常常遭受匪寇的侵擾,村民們苦不堪言。匪寇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每次匪寇來襲,村民們只能四散奔逃,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家園被破壞,財物被掠奪。
趙剛看在眼裏,痛在心中。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找到辦法,保護自己的村莊和鄉親們。於是,他決定離開家鄉,去尋找能夠讓自己變得強大的方法。
經過漫長的旅途,趙剛終於拜入了一位武功高強的隱士門下。這位隱士對趙剛要求極爲嚴格,訓練也異常艱苦。每天天不亮,趙剛就得起牀開始練功,一直到夜幕降臨,還不能停歇。
許多和趙剛一同入門的弟子,都因爲受不了這份苦而紛紛離去。但趙剛卻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哪怕累得渾身痠痛,哪怕受傷流血,他都從未有過一絲放棄的念頭。
在一次艱苦的修煉中,趙剛需要在寒冬臘月裏,赤身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以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河水冰冷刺骨,其他弟子都望而卻步,唯有趙剛,毫不猶豫地跳進了河中。他的身體被凍得幾乎失去知覺,但他的眼神依然堅定,心中的信念未曾有過絲毫動搖。
經過多年的刻苦修煉,趙剛終於學成武藝。他告別師父,回到了家鄉。當匪寇再次來襲時,趙剛挺身而出,憑藉着自己高強的武藝和堅韌不拔的意志,與匪寇展開了殊死搏鬥。
在戰鬥中,趙剛身先士卒,毫不畏懼。哪怕面對敵人兇猛的攻擊,他也依然勇往直前,猶如咬釘嚼鐵一般堅定。最終,趙剛成功擊退了匪寇,保衛了村莊。
從此,趙剛的名字在當地傳頌開來,人們都稱讚他的勇敢和堅毅。而“咬釘嚼鐵”這個詞,也成爲了形容像趙剛這樣堅定不移、意志剛強之人的最佳寫照。
咬釘嚼鐵-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