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而論之

成語拼音

yào ér lùn zhī

要而論之成語解釋

猶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典故出處

《天討·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要而論之,滿人之人中國也,據其土地山河,竊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謂倒行逆施者矣。”

成語典故

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啓超《論不變法之害》

成語造句

面對當前複雜的局勢,要而論之,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做出決策,權衡利弊,以確保能夠獲得最理想的結果。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兩個才華出衆的謀士,分別叫李賢和王猛。他們都效力於同一個君主,爲國家的繁榮和安寧出謀劃策。 當時,國家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困難。外有強敵虎視眈眈,時常侵擾邊境;內有自然災害頻發,百姓生活困苦,加之朝政中存在一些腐敗現象,導致國家的發展陷入了困境。 李賢和王猛雖然都是忠臣,但他們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卻大不相同。李賢性格急躁,主張以強硬的手段迅速解決問題,他多次建議君主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以武力征服周邊的小國,從而擴大領土,增強國家的實力。 王猛則更爲沉穩和睿智,他深知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和損失,認爲應該先從內部整頓朝政,改善民生,增強國力,再考慮對外的策略。他多次向君主進諫,分析當前局勢,提出一系列溫和而有效的改革措施。 君主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建議面前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一方面,他渴望通過戰爭迅速獲得榮耀和土地;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國內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大臣們圍繞着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李賢慷慨激昂地陳述着戰爭的好處,聲稱只要君主下定決心,必定能夠取得輝煌的勝利。 王猛則冷靜地站出來,他先對李賢的觀點表示了理解,然後有條不紊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如今我們國家內憂外患,百姓生活艱難。若貿然發動戰爭,不僅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可能導致民不聊生,甚至引發內亂。我們應當先穩定國內局勢,要而論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增強國家的實力,如此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王猛的這番話引起了許多大臣的共鳴,君主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經過深思熟慮,君主最終採納了王猛的建議,開始在國內推行一系列改革。 經過數年的努力,國家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百姓生活富足,軍隊也因有了充足的物資保障而變得更加強大。 當週邊的敵國再次試圖挑釁時,這個國家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予以回擊。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擊退了敵人,保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我們不能盲目衝動,而應該全面地分析情況,要而論之,從根本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成功和發展。

要而論之-成語圖片

要而論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