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壓衆,百不隨一

成語拼音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

一不壓衆,百不隨一成語解釋

少數敵不過多數。

典故出處

清·冷佛《春阿氏謀夫案》第五回本來你胡鬧嗎!十個人當差,偏你要獨出己見麼?俗語說‘一不扭衆,百不隨一’,誰叫你胡說白道,出這宗甑兒糕呢。”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人都要有獨特的價值,不能存有“一不壓衆,百不隨一”的想法,否則很難脫穎而出。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們。這裏有富商巨賈,也有貧苦百姓;有學富五車的文人墨客,也有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夫。 小鎮上有一個叫李三的人,他自認爲聰明過人,常常喜歡在衆人面前誇誇其談,顯擺自己的一些小聰明。然而,他的這些行爲並沒有贏得大家的尊重和認可,反而讓人們對他心生厭煩。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長者見識廣博,爲人謙遜和善,深受鎮民們的敬重。李三見此情景,心中不禁嫉妒起來,他試圖在長者面前表現自己,以獲取關注。 於是,在一次鎮民的聚會上,李三當着衆人的面,對長者提出了一系列自以爲高深的問題,想要讓長者出醜。然而,長者卻不慌不忙,一一耐心解答,其回答不僅條理清晰,而且見解深刻。鎮民們紛紛鼓掌稱讚,而李三則顯得十分尷尬。 李三仍不死心,他開始在人羣中散播關於長者的謠言,試圖破壞長者在鎮民心中的形象。但他沒想到的是,鎮民們根本不相信他的話。大家都深知李三的爲人,對他的這些舉動嗤之以鼻。 又過了一段時間,小鎮上需要推舉一位代表去與鄰鎮協商重要事務。李三自告奮勇,堅稱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選。可鎮民們卻紛紛搖頭,沒有一個人支持他。 在衆人的討論中,有人說道:“李三平日裏就行爲不端,只想着出風頭,根本不考慮大家的利益,怎麼能讓他去代表我們?”另一個人也附和道:“是啊,我們不能讓他去,一不壓衆,百不隨一。我們需要的是真正能爲大家着想,有能力、有品德的人。” 最終,經過大家的一致推選,一位平日爲人正直、熱心助人的青年被選爲代表。這位青年不負衆望,成功地完成了與鄰鎮的協商,爲小鎮爭取到了有利的條件。 而李三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後,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終於明白,靠耍小聰明、譁衆取寵是無法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的。只有真心實意地爲他人着想,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支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羣體中,個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的品行和能力不被大衆所認可,那麼他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改變衆人的看法。只有當我們自身具備良好的品質和足夠的能力時,纔有可能在羣體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追隨。

一不壓衆,百不隨一-成語圖片

一不壓衆,百不隨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