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不識

成語拼音

yī dīng bù shí

一丁不識成語解釋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典故出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成語典故

而云古無類書,此真一丁不識之無知妄作也矣。★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成語造句

他在文學方面毫無造詣,就連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真可謂一丁不識。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生活着一位名叫李四的年輕農民。李四家境貧寒,父母早逝,他從小就過着艱苦的生活。 李四每天辛勤勞作于田間地頭,卻從未有機會接受教育。他只知道如何耕種土地,如何應對四季的變化來獲取收成,對於文字和知識,他幾乎一無所知。 有一年,村裏來了一位官員,說是要普查人口和土地,以便更好地分配稅收和徭役。官員帶着文書和簿冊,挨家挨戶地詢問和記錄。當輪到李四家時,官員拿出簿冊,問李四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姓名、年齡、家中田地的數量等等。 李四看着官員手中的簿冊,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對他來說如同天書。官員問他問題,他一臉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官員有些不耐煩,指着簿冊上的一些簡單數字和文字,試圖讓李四明白,可李四仍是一臉懵懂。 最後,官員無奈地搖搖頭,嘆息道:“你竟然一丁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可如何是好?”李四羞愧地低下了頭,他深知自己的無知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從那以後,李四常常在勞作之餘,望着天空發呆,心中懊悔自己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他看到村裏那些讀過書的人能夠輕鬆地與官員交流,處理各種事務,心中充滿了羨慕和嚮往。 後來,李四決定讓自己的孩子無論如何都要去讀書識字,不能像自己一樣一丁不識,在生活中處處碰壁。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知識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在古代社會,讀書識字是人們獲取信息、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途徑。而在現代社會,知識的力量更是無比強大,它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機遇,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應當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充實自己,以免在未來的生活中因爲無知而陷入困境。

一丁不識-成語圖片

一丁不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