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舉三反
成語拼音
- yī jǔ sān fǎn
一舉三反成語解釋
- 指善於推理,能由此及彼。
典故出處
-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靈活運用。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李明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先生,他開設了一個學堂,教授各種經典和學問。李明聽聞後,毫不猶豫地報名入學。在學堂裏,老先生常常會給學生們講解一些深刻的道理和複雜的問題。
有一次,老先生提出了一個關於農業生產的難題,衆多學生都陷入了沉思,不知如何回答。然而,李明經過一番思考後,給出了一個令老先生頗爲滿意的答案。老先生十分欣喜,當着衆人的面稱讚李明,並說:“汝之聰慧,當能舉一反三,日後必有大作爲。”李明受到了鼓舞,更加努力地學習。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不僅在學業上表現出色,在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也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旱災,農作物收成銳減,百姓們生活困苦。鎮裏的官員們商議如何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李明也參與其中。有人提出向鄰鎮借糧,但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有人建議分發庫存糧食,但庫存有限,難以長久維持。
這時,李明站了出來,說道:“我們不能只依靠外部援助或者現有的庫存,應當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可以組織百姓開墾荒地,種植一些耐旱的作物;同時,鼓勵大家節約用水,合理灌溉。再者,我們可以尋找新的水源,興修水利設施,以保障未來的農業用水。”
官員們聽了李明的建議,覺得十分合理,於是按照他的方案實施。最終,小鎮成功地度過了旱災的危機,百姓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正常。
此事過後,人們對李明更是刮目相看,紛紛稱讚他能夠“一舉三反”。意思是他從一個問題出發,能夠想到多個解決辦法,並且能夠從一件事情中領悟出普遍的道理,應用到其他類似的情況中。
後來,李明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在爲官期間,他始終保持着這種善於思考、一舉三反的能力,爲百姓解決了許多難題,成爲了一位備受尊敬和愛戴的好官。
李明的故事傳遍了四方,激勵着更多的人努力學習,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以達到一舉三反的境界。
一舉三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