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辭

成語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一面之辭成語解釋

爭執的雙方中一方所說的話。指單方面的話,版面的看法。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五回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楊儀等必投魏矣。”

成語典故

據媒人一面之辭,所以派人相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

成語造句

在這件複雜的事情上,我們不能僅僅聽信他的陳述,畢竟那很可能只是一面之辭,還需要全面瞭解情況才能做出公正的判斷。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錯綜複雜。在一個小國裏,發生了一起離奇的案件。 有一位富商,名叫李富。他在當地經營着龐大的商業帝國,財富無數。然而,他卻被人指控犯有重罪。 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名叫張正。張正爲人剛正不阿,但有時也難免有些武斷。 原告是一位名叫王二的平民,他聲稱李富欺詐他的錢財,還威脅他的生命安全。王二在公堂上聲淚俱下,訴說着自己的悲慘遭遇,引得衆人紛紛同情。 張正聽了王二的陳述,心中已然有了定論,他覺得王二所言句句在理,對李富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然而,李富卻大呼冤枉,堅稱這是王二的誣陷。他試圖向張正解釋事情的真相,但張正卻根本不聽,認爲他這只是狡辯。 就在這時,李富的一位好友,名叫趙賢的謀士站了出來。趙賢對張正說道:“大人,此案不可僅憑王二的一面之辭就定李富的罪啊。李富平日裏樂善好施,在商界也頗有信譽,怎會做出如此惡劣之事?還望大人明察。” 張正卻不以爲然,說道:“王二說得如此真切,怎會有假?” 趙賢又道:“大人,古往今來,冤案無數,多少人因爲只聽一面之辭而含冤莫白。想那商鞅變法之時,也曾有人惡意誣陷商鞅,若秦孝公只聽一面之辭,何來秦國之富強?如今大人若不深入調查,只憑一人之言就定罪,恐會釀成大錯。” 張正聽了,陷入沉思。 最終,張正決定重新調查此案。經過一番深入的探訪和查證,終於發現原來是王二覬覦李富的財富,故意編造謊言誣陷他。 張正感慨萬分,意識到自己險些釀成大錯。他明白了在判斷是非曲直時,絕不能只聽一面之辭,而應該全面瞭解,仔細斟酌,才能避免冤案的發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各種言論和陳述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輕信一面之辭,以免被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

一面之辭-成語圖片

一面之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