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同俗

成語拼音

yī mín tóng sú

一民同俗成語解釋

指使人民的思想風俗齊同。

典故出處

語出《晏子春秋·問上十八》古者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故明王修道,一民同俗。”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我們努力推進各項政策,就是希望能夠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達成一民同俗的和諧景象,讓所有人都能心向一處,爲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度名叫華風國。華風國地域遼闊,百姓衆多,但由於各地風俗差異巨大,常常引發各種矛盾和紛爭。 當時的國王名叫仁智,他是一位心懷天下、渴望國家繁榮昌盛的君主。仁智國王深知,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讓百姓們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達到一民同俗的理想狀態。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華風國的各個地區有着截然不同的風俗習慣。有的地方崇尚武力,爭鬥頻繁;有的地方注重商業,唯利是圖;還有的地方安於農耕,民風淳樸。 爲了改變這種局面,仁智國王決定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他帶着幾個忠誠的大臣,微服私訪,走過了山川河流,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在走訪的過程中,仁智國王看到了許多令他痛心的場景。在一個以武力爲尊的城鎮,人們爲了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鄰里之間毫無和睦可言;在一個商業繁華的都市,商人們爲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擇手段,誠信缺失。 仁智國王意識到,要改變這些不良風俗,首先要從教育入手。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設立學堂,讓孩子們從小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學習仁愛、誠信、友善等美德。 同時,仁智國王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不良行爲進行嚴厲的懲處。他以身作則,倡導節儉、勤勞、善良的生活方式。在他的影響下,朝廷中的大臣們也紛紛效仿,摒棄了以往的奢華之風。 經過多年的努力,華風國的風俗逐漸發生了改變。人們開始注重家庭和睦,鄰里相助;商人不再唯利是圖,而是講究誠信經營;百姓們也更加尊重法律,遵守社會秩序。 終於,華風國實現了一民同俗的美好願景。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周邊的國家紛紛前來學習借鑑,仁智國王的美名也傳遍了四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想強大,必須要有統一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社會風俗。只有當全體民衆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行爲準則,才能凝聚力量,創造出美好的未來。正如華風國在仁智國王的引領下,實現了一民同俗,走向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一民同俗-成語圖片

一民同俗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