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覆

成語拼音

yī rì sān fù

一日三覆成語解釋

指在一天之內多次反覆玩味。

典故出處

《孔子家語·弟子行》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於詩也,則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宮絛之行也。”按,《論語·先進》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語》本此。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待這份重要文件的審覈極其謹慎,認真程度可謂是一日三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子思的學者。子思爲人聰慧,且對學問的追求極爲執着。 當時,子思遊歷至衛國,衛國的國君聽聞他的才名,便向他請教治國之道。子思深思熟慮後,向國君進言了諸多策略。然而,這位國君卻總是表現出猶豫不決的態度,對於子思的建議,常常是今天聽了表示贊同,明日又加以否定,反覆無常。 有一次,子思針對衛國的軍事防禦提出了一項重要的規劃。他詳細地闡述瞭如何加強城防、訓練士兵以及儲備戰略物資,認爲這對於衛國的安全至關重要。國君當時聽得頻頻點頭,聲稱一定會按照子思的建議去施行。可是,沒過幾天,當子思再次提及此事時,國君卻面露難色,說經過重新思考,覺得此計不可行。 又有一回,子思提出了關於農業改革的方案,旨在提高衛國的糧食產量,保障百姓的溫飽。國君初時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甚至還當衆誇讚子思的謀略。然而,僅僅過了一天,當子思詢問進展時,國君卻支支吾吾,最後表示要重新斟酌。 子思對此深感失望,他感慨地對身邊的人說:“這衛國國君,對待良策猶如兒戲,一日三覆,朝令夕改,如此怎能治理好國家?”他深知,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穩定的政策和堅定的決心,國君如此反覆無常,必然會導致民心不穩,羣臣無所適從。 正如《左傳》中所說:“政貴有恆,辭尚體要,不惟好異。”治國理政,貴在持之以恆,不能輕易變更。而衛國國君的“一日三覆”,最終使得衛國在諸侯爭霸的時代逐漸衰落,失去了發展壯大的機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處理個人事務,都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果斷的決策,不能像衛國國君那樣一日三覆,否則必然一事無成。

一日三覆-成語圖片

一日三覆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