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千里

成語拼音

yī xiè qiān lǐ

一瀉千里成語解釋

瀉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也比喻文筆或樂曲氣勢奔放。也形容價格猛跌不止。

典故出處

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詩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成語典故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瀉千里,而瀠洄滉瀥之狀頗少。(明·王世貞《文評》)

成語造句

那湍急的河流奔騰而下,水勢洶涌,彷彿具有無盡的力量,一路一瀉千里。

成語故事

在古代,華夏大地廣袤無垠,江河縱橫交錯。其中有一條名爲“青河”的大河,它發源於高山峻嶺之間,蜿蜒流淌,滋養着兩岸的土地和人民。 青河原本是一條平靜而溫和的河流,它的水流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歡快地遊弋,兩岸的農田依靠着它的灌溉,年年都能有豐收的景象。人們在青河的哺育下,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 然而,有一年,氣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連續的暴雨傾盆而下,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雨水不斷地匯聚到青河之中,使得青河的水位急劇上升。原本寬闊的河道漸漸無法容納如此洶涌的水量。 終於,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青河的堤壩不堪重負,被洶涌的河水沖垮。剎那間,河水如脫繮的野馬,奔騰而出,一瀉千里。 洶涌的河水以不可阻擋之勢席捲了兩岸的村莊和農田。房屋被沖垮,農田被淹沒,無數的百姓在睡夢中被驚醒,卻來不及逃生,只能在洪水中苦苦掙扎。原本寧靜祥和的家園瞬間變成了一片汪洋澤國,哀號聲、呼救聲充斥着整個夜空。 當地的官員們得知災情後,心急如焚。他們迅速組織起救援隊伍,試圖營救被困的百姓。可是,洪水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救援工作進展得異常艱難。 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名叫李毅的年輕將領挺身而出。他帶領着一隊英勇的士兵,冒着生命危險,駕駛着船隻在洪水中穿梭,營救那些被困的百姓。 經過數日的奮戰,大部分百姓得以獲救。然而,洪水造成的損失已經無法估量。農田被毀,房屋倒塌,許多人失去了親人和家園,流離失所。 洪水過後,倖存的人們開始重建家園。他們吸取了這次災難的教訓,重新加固了青河的堤壩,並且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設施,以防止類似的災難再次發生。 經過多年的努力,青河兩岸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人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安居樂業。而那次驚心動魄的洪水,以及青河一瀉千里的恐怖場景,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成爲了一個警示,提醒着後人要敬畏自然,做好防範,保護好自己的家園。

一瀉千里-成語圖片

一瀉千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