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瀉萬里
成語拼音
- yī xiè wàn lǐ
一瀉萬里成語解釋
- 形容江河水勢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遠。同一瀉千里”。
典故出處
-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迴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那洶涌澎湃的江水奔騰而下,氣勢磅礴,真可謂一瀉萬里。
成語故事
-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
話說在唐朝玄宗年間,國勢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邊境之地卻時有外邦侵擾。當時,有一位名叫李將軍的將領,他英勇無畏,謀略過人,深受士兵和百姓的愛戴。
某一年,北方的一個強大部落集結重兵,妄圖突破唐朝邊境防線,掠奪財富和土地。李將軍臨危受命,率領大軍奔赴前線。
戰爭初期,敵軍來勢洶洶,憑藉着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一度讓唐軍陷入困境。但李將軍沉着冷靜,他仔細觀察敵軍的佈陣和戰術,尋找着破敵的良機。
終於,在一次激烈的交鋒中,李將軍發現了敵軍的一處破綻。他當機立斷,率領精銳部隊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軍的薄弱環節。唐軍士氣大振,個個奮勇殺敵,一時間喊殺聲震天。
李將軍身先士卒,揮舞着手中的長劍,所到之處,敵軍紛紛潰敗。唐軍如同決堤的洪流,以一瀉萬里之勢衝向敵軍陣營。敵軍的防線瞬間土崩瓦解,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這一戰,唐軍大獲全勝,不僅保衛了邊境的安寧,還讓外邦對唐朝的軍威心生敬畏,不敢輕易來犯。
李將軍凱旋而歸,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熱烈歡迎。他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成爲了人們口中的英雄。
而這場戰役也被後世銘記,“一瀉萬里”這個成語,彷彿讓人們再次看到了當年唐軍那勢不可擋的磅礴氣勢,展現了團結一心、英勇無畏所帶來的強大力量。它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如那洶涌的洪流一般,衝破一切阻礙,取得最終的勝利。
一瀉萬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