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被羣生

成語拼音

yì bèi qún shēng

衣被羣生成語解釋

衣被給人衣穿,比喻加惠於人;羣生衆生。比喻恩惠廣施。

典故出處

宋·歐陽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羣生,贍足萬類。”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艱難的歲月裏,他無私奉獻,努力幫助每一個需要的人,其功績可謂衣被羣生。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公的官員,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李公自幼聰慧,勤奮好學,深知百姓生活的艱辛。成年後,他憑藉着卓越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成功踏上了仕途。 初入官場時,李公所管轄的地區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農田,莊稼顆粒無收,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 李公看到這一幕,心急如焚。他立刻組織人員,親自深入災區,瞭解百姓的需求。他不眠不休地制定救災方案,一方面緊急調配糧食和物資,救濟災民;另一方面,他積極組織百姓開展自救,疏通河道,修復堤壩。 在救災的過程中,李公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一些官員爲了自身的利益,試圖阻撓他的救災行動,甚至對他進行誣陷和攻擊。但李公毫不畏懼,始終堅守着爲百姓謀福祉的初心。 經過艱苦的努力,災區的情況逐漸得到了改善。百姓們重新回到了家園,開始重建生活。 然而,李公知道,這只是暫時的緩解。爲了讓百姓能夠長期過上安穩的生活,他開始着手改革當地的農業生產方式。他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鼓勵農民開墾荒地,種植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的農作物。 同時,李公還注重教育的發展。他興辦學校,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也有機會讀書識字,希望他們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 在李公的治理下,這片地區逐漸繁榮起來。百姓們安居樂業,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 多年後,李公因政績卓著,被調往其他地方任職。當他離開時,百姓們夾道相送,感激涕零。 李公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對他的讚譽不絕於耳。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衣被羣生”。他就像溫暖的衣物和被褥,庇護着廣大的百姓,讓他們在艱難的歲月裏感受到了關懷和溫暖。正如古代聖王以仁德治理天下,使萬民受惠,李公也以其愛民之心和卓越的才能,爲百姓帶來了希望和幸福,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

衣被羣生-成語圖片

衣被羣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