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舞雩

成語拼音

yí shuǐ wǔ yú

沂水舞雩成語解釋

指知時處世,逍遙遊樂。

典故出處

語出《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

成語典故

亮今甚貧,疑此景之可致,故以爲可只作富貴者之事業。而來諭便謂‘做沂水舞雩意思不得,亦不是抱膝長嘯底氣象’。如此則咳嗽亦不可矣。★宋·陳亮《又一巳春書之二》

成語造句

在這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常常渴望能像古人那般擁有沂水舞雩般的自在與逍遙。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紛爭,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在魯國,有一位名叫曾皙的人,他生性淡泊,對功名利祿並無太多追求。他常與好友子路、冉有、公西華一同陪伴在孔子身邊,探討人生理想與治國之道。 一日,孔子與他們四人相聚,詢問他們各自的志向。子路率先發言,他滿懷豪情地表示,願憑藉自己的勇武和智慧,治理一個內憂外患的千乘之國,三年之後,使其變得強盛。冉有則較爲謙遜,稱自己只能治理一個方圓幾十裏的小諸侯國,使其百姓富足。公西華則表示願意在宗廟祭祀或諸侯會盟等重要場合,擔任一名小小的司儀,以展現自己的才能。 輪到曾皙時,他正在鼓瑟,瑟聲漸緩,直至停止。他緩緩起身,說道:“我的志向與他們不同。我期望的是,在暮春時節,穿上春天的衣裳,約上五六個成年人,帶上六七個童子,一起到沂水邊沐浴,在舞雩臺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着歌走回來。” 孔子聽後,長嘆一聲說道:“吾與點也!”在孔子看來,子路、冉有和公西華的志向雖各有可取之處,但都過於注重外在的事功和成就。而曾皙所描繪的,是一種迴歸自然、追求內心寧靜與和諧的生活境界,這與孔子所倡導的“仁”的思想以及對人性本真的追求相契合。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人們爲了權力、財富和地位爭得頭破血流。然而,曾皙卻能超脫於世俗的紛擾,嚮往着在沂水舞雩之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親朋好友共享天倫之樂。這種對簡單、純粹生活的嚮往,並非是逃避現實,而是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堅守內心的一片淨土。 後來,“沂水舞雩”這個成語便流傳開來,用以形容人們對自由自在、閒適愜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它提醒着世人,在追逐功名利祿的道路上,不要忘記停下腳步,傾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大自然的恩賜,珍惜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文人墨客在他們的詩詞文章中引用“沂水舞雩”,表達對那種理想生活境界的憧憬與渴望。

沂水舞雩-成語圖片

沂水舞雩

其他成語故事